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告新闻 > 中物财经

【热点聚焦】化肥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

2017-06-13 10:59:32 来源: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消费国。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氮肥全行业亏损222.8亿元,较2015年增亏193.9亿元,行业亏损面50.7%。

在今年春耕化肥需求量最大时期,山东省临沭县上百家化肥企业关停倒闭。化肥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迫在眉睫。

 

      化肥产业面临四大问题

  一是产能过剩、同质化严重、研发能力弱。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化肥生产国和消费国。2016年我国化肥产量达7004.92万吨,施用量只有约6034万吨,其中尿素产能利用率只有78%,磷肥产能利用率69%。产能过剩、行业集中度高、产品同质化严重、低价竞争是主要行业特点。由于低价竞争,导致企业利润低,投入研发不足,相对于国外,上市肥料企业市值低,6万亿元的农业总产值并没有诞生市值过千亿的农药肥料企业。

  二是销售链条过长、成本高、赊销严重。传统的农资销售模式,为厂家、市/县级代理商、镇/村级经销商、农户流通模式,厂家通过掌控代理商、经销商就可以触及到终端农户。这样的模式加快了品牌的扩张和市场占有率,但由于链条太长和信息不对称,高价和低质化肥共存,提高了农户化肥使用成本和经营风险。再加上农业生产周期性带来的收益滞后性,农户对经销商、经销商对厂家都存在赊销现象,增加了整个产业的风险。

  三是施肥不科学,浪费严重,环境面临威胁。据统计,中国的肥料复合化率水平不到40%,低于世界50%的平均水平,更远低于欧洲、美国等发达农业国家70%的平均水平,这有肥料生产技术的原因,也有肥料使用方法问题。较低的肥料利用率不仅造成我国肥料资源的浪费,增加农业生产成本,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破坏。土壤板结、土壤盐渍化、有机质含量下降、病虫害多发、水质污染等都是肥料利用率低和过度施肥造成的后果。

  四是种植大户和职业农民崛起,服务和规模不匹配。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减少和土地流转的加快,种植大户和职业农民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单次购买农资量大、单次投入资金量大、施肥方法更加科学,传统的经销模式既不能提供大量化肥的物流解决方案,也不能帮助农户解决资金周转问题,传统的经销服务模式已与目前种植规模需求不匹配。

  目前化肥产业作出的积极变革探索

  流通销售方面,无论是上市化肥企业还是创业公司,都在积极引入互联网这个工具,构建“互联网+农资”。利用互联网能够提供高效、快捷的信息获取特点,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成本和风险。但根据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目前农村消费场景和用户的特殊性,在资金和“最后一公里”物流方面,农资电商暂时无法提供高效解决方案,反而因为加入电商这个因素,农民不熟悉、不熟练,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

  如何循序渐进,以最低成本、最高效益适应变革,一些公司在积极探索。日前,南京农纷期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分期”)在前期客户积累的基础上,向种植大户推出了“肥宝宝”产品。面对农户对互联网电商的不熟悉、不了解、操作难,以及农户在种植过程中缺少技术指导、流动资金等问题,直接将厂家与种植大户对接,由厂家委派或农分期自有技术员解决技术问题,农分期提供资金分期购买支持,零利息、零首付、最低价,挖掘、对接社会存量物流资源,效率更高、价格更低,同时解决了物流、质量、价格、资金、技术等痛点,目前来看更符合农业经营主体的实际特征。

  “目前我国化肥产业正处于产业变革的关键时期,外部粮食增长红利的消失、环保意识的增强、消费升级、政策改变,内部厂家低价竞争、研发力度不足、传统销售渠道滞后、生产方式转变等都是化肥整个产业必须认真面对的现实问题。企业强强联合、加大研发力度、建立高效销售渠道,从单一的产品销售转向作物全程营养解决方案,加强农化服务,及时有效地帮助农户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会是化肥产业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逆势增长的重要保障。”参加本次调研活动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和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的部分学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