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告新闻 > 热点聚焦

期市开放下一站:三大交易所制定“国际定价中心”路线图

2018-09-12 来源:

   相比于信托、保险,期货行业前几年发展缓慢,但自2015年10月方星海上任证监会副主席,并分管期货市场后,场内、场外衍生品市场发展大幅提速。


  面对早前存在的投机程度高、定价能力弱的问题,监管层开出的“药方”是推动期货市场机构化、国际化,如今效果开始显现。

  9月8日至9日,“2018第三届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便释放了多个关键数据,PTA期货法人客户持仓量占比66%、原油期货境外投资者成交量占比10%、铁矿石期货境外开户数逾八十多个这为当前市场机构化的特征,以及国际化的趋势提供了有力佐证。

  法人渐成“主力”

  “目前郑商所上市交易18个期货品种和1个期权品种,主要品种成交量位居全球同类品种前列,法人客户日均交易量占比达到53.9%,棉花、PTA、菜粕等品种持仓结构接近国际先进市场同类品种水平。”郑商所理事长陈华平9月10日介绍称。

  新湖期货董事长马文胜9月8日也指出,5年前市场交易者多以自然人为主,通过买卖获取价差收益。如今,每笔成交涵盖了大量机构参与,既包括了实体企业的风险对冲头寸、资管产品的头寸,还包括了风险管理子公司的期现业务头寸。

  郑商所数据则显示,2018年1-8月,参与PTA期货交易的法人客户持仓量占比达66%,同期白糖期货法人客户日均成交4.84万手,日均持仓16.95万手,占持仓总量的47%。

  “PTA期货价格已成为现货贸易的定价基准,目前有90%的PTA生产企业和贸易企业,80%以上的聚酯企业都在利用PTA期货规避风险。”郑商所副总经理喻选锋9月9日表示。

  此外,受益于期权、场外业务的发展,实体经济风险对冲的“工具箱”得到进一步丰富。从传统的套期保值业务,衍生出了基差交易、仓单融资等多种形式。

  国际化“成绩单”

  当前期货市场的转变包括两个层次,服务实体经济引发的市场结构变化为“对内”,推进市场国际化进程则为“对外”。

  方星海更将其形容为,品种、机构和投资者“三箭齐发”,这对应了原油期货上市、《外商投资期货公司管理办法》的发布,以及上期能源、大商所在港注册为自动化交易服务(ATS)提供者。

  “原油期货目前已完成开户的境外投资者有53个,包括了来自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以及新加坡、英国和美国的投资者,还有大量来自中东、南美、澳洲的投资者开户工作也在进行中。”上期能源副总经理陆丰9月8日表示,“境外投资者近期持仓量大致在10%到30%之间,占总成交量的10%。”

  接力原油的铁矿石期货,国际化情况也较为乐观。

  大商所国际合作部副总监郑赜瑜8日表示,截至8月中旬,铁矿石期货境外开户数八十多个,大概分布在亚洲、大洋洲和欧洲,“已圆满完成了国际化平稳启动的既定目标”。

  反观郑商所和上期所,PTA和20号标胶引入境外投资者亦在筹备中。

  “境内三家商品期货交易所都已制定了一两个品种在一定期限内成为国际定价中心的路线图,正积极推进落实,证监会将对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考核。”方星海9日表示。

  此外,方星海还释放出“期货交易所扩大国际合作”的信号,包括产品互挂、股权互持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