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告新闻 > 专家视野

中国社科院杨涛:区块链实际是不断适应所谓的变化

2016-12-15 20:51:33 来源:和讯互联网金融

和讯互联网金融消息 1214日至15日,“2016中国微金融峰会”在北京隆重举办。本届峰会以“微金融、新经济、大未来”为主题,由“微金融50人论坛”联合30家各界机构共同主办,展现出“政、产、学、研”多领域深度融合、金融与科技的跨界融合等特点。峰会邀请100多位业内重量级学者及企业领军者,探讨微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和前沿课题,洞察新常态下的世界经济发展方向,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主任、研究员杨涛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

11.jpg

  谈及区块链时杨涛先生表示,为什么在当前这个时代区块链这样一个概念放在我们眼前,引起了这样的热潮?这里我不是为了把它排的过高,而是为了分析这个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个原因从根本上来讲,就是历次技术革命到这个阶段,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以信息和电信为代表的革命,对经济社会的组织方式产生了很多深刻变革。无论是现在的分布式,区块链还是未来有更多的有可能替代区块链的技术,它从根本上都是为了改变这个社会的分工与模式,这个社会的信息交互方式。实现过去的产业组织方式,企业的边界会发生种种变化。

  以下为杨涛发言实录:

  非常高兴,我们这个微金融的年会每年是新的气象,今年有诸多重要的分论坛,区块链是其中重要之一。今天我们对于区块链共同感兴趣的各方人士凑在一起,大家希望对区块链发展当中一些问题进行一下思考。我觉得当前区块链跟前一段时间的互联网金融一样,似乎大家都经历一轮从热情到审美疲劳到反思阶段。审美疲劳过去之后,在反思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如何使得现有大家讨论的关于区块链有关的诸多的问题如何进行落地,如何进行深思考,如何更好的来过日子。

  我本人说是对区块链一个观察者,并不是专家。把我们近期想思考的一些问题作为抛砖引玉跟各位交流一下。这两天我也发表一版文章,区块链在金融应用十个方面的挑战,也谈了我对区块链如何在金融行业有效的落地,有效的拓展场景,谈了一些个人粗浅的思考。

  今天主办方让我谈的主题是区块链与数字货币,这两个概念我待会想一起来探讨一下。因为当前的政策层监管者实际上对于这个问题也在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思考。我们需要进一步的甄别,其中究竟哪些是值得我们进一步在业界探索的,哪些可能是存在一定的雷区。

  首先我引用麦肯锡这个图,大家可以直观的看到,全球目前在比特币以及区块链领域风险投资应该说这几年发生一些变化。去年大约总计是4.8亿美元,涉及到这类商业兴的投资统计可能有不同的口径,但是或多或少大致上我觉得不会相差特别大。这里面可以看到今年1季度跟去年1季度相比似乎起点略有下降,但是稍候数据我们会看到今年全年的数据大家都预期会超过去年。9月份当时看这个统计,已经到4.2亿美元,预计全年应该说2015年的超过80%。从2012年开始,过去在北美发生区块链融资占全行业总融资的绝对比重。之后区域分布可能发生一些变化,15年之前行业融资一直北美是第一,欧洲是第二,亚洲融资东亚是第三。后来随着欧洲遭遇金融经济方面挑战,美国虽然有问题,但是一直还是在缓慢复苏,特朗普上台之后又给了很多人新的惊喜。比较而言,我们可以看到排行一二的地区,亚洲已经超过欧洲,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在这个区域无论发展金融科技还是过去经济金融体系当中存在一些短板都迫切需要一些新概念、新技术、新规则来弥补,它的发展潜力应该说是不容忽视。

  这是我引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上给出一个图表,引用这个图标想表达什么含义呢?当前讨论区块链技术发展的时候,应该逐渐脱离个别的产品,个别的主体,个别的技术。注意如何构建一个各方共赢共享共同发展的生态系统。因为依靠单打独斗,越来越不会成为真正能够落地成功的商业模式。因为未来区块链的发展既然要融入到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影响不同的群体。大家要探讨在这里面大家共同能够实现共赢的点是什么,如何能够实现这个体系的健康互动的生态,而不是说产生相互冲击,相互负面影响,这是关键。

  这里面我总结相关的还是比较清楚,比如可以看到国内越来越活跃的生态体系当中,有各种各样的个人用户、开源社区、各种各样联盟也是风起云涌。企业组织有金融机构、投资机构、初创企业和监管机构。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看到以联盟为代表,仍然是大家各占一个山头,慢慢出现一些融合,这个融合严重不足。区块链本身是跨界,既属于技术方面,有突出特点。另外到每个行业,每个领域对这个行业和领域的游戏规则,对生态体系融合和跨界,是下一步区块链能否得以应用的最关键点。不仅中国是这样,全球也是这样。近期R3遭遇挑战,核心就是生态体系出现问题。会对R3未来发展产生巨大不确定性,生态建设成为重中之重。

  讨论区块链的时候,我赞同肖风总把我们想讨论的是什么做了几个层次分类。一个层次就是最底层的网络层,里面比较成熟就是比特币的区块链。往上是数据库层已经有成熟的应用,然后是智能合约,再往上是具体应用层。我们还要进行比较基本的讨论,我经常说一千个人眼中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各个场合跟不同人,大家不断讨论区块链的时候,大家经常讨论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这也导致在交流当中,在向监管的认同当中,与行业和技术沟通当中,产生很多误差。所谓区块链自身一些特质其实也是在发生一些变化,比如我刚才举个例子,开场主持人说的共识机制,最喜欢用时间说明什么叫共识的稳定性和不变性。这个房间里时间被扭曲非常之难,把所有人获得时间的信息源屏蔽掉。

  这个问题我们要放在历史的大环境下已经看到,我们现在所认为根源标准的时间到1415世纪还是非常混乱、直到1617世纪树立一个维计时间,这个时间在很长时间里面没有形成一致性。这样一个共识机制并不是很稳定,可能在不同历史背景下会发生一些变化。我们希望以区块链的共识机制解决问题的时候,用基本概念,从理论和自圆其说需要深刻的思考。未来区块链在各个行业领域的应用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妥协,最早技术极客希望的理想主义在无序当中到技术的本位,现实当中只能走妥协道路。这个妥协和现有中心化的机制适度结合,怎么样结合?两大技术路线,一个在去中心化的方案当中,怎么样叠加进更加的中心或中间的作用。为什么现在这么多的机构、这么多主体研究区块链不是为了完全研究一个去自己和自己模式没有任何关系的东西,都希望在去中心化当中发挥中心化的作用,技术上可以解决。

  第二个思路在中心化方案当中加上一些去中心化的要素,这个在各个国家的央行所研究数字货币过程中带有一点点这个色彩,我会进一步再谈,未来就这两方面的技术路线。

  可以看到在这样大的环境下,以国际上代表的银行,针对区块链技术他做一些什么事儿呢?我引用麦肯锡报告,做的也就是几个方面的事情:

  一个他本身主导或者是推动组建区块链的联盟,要设立行业标准。实际上就是为了打造一个利益共同体,在未来不同群体的利益进程当中他要占据优势地位,这是一类选择。

  第二类是选择一些金融科技公司,选择应用产品方面希望做一些突破。

  第三类是在银行内部促进一些局部的应用,主要通过一些试点,试图在自己的业务、产业链、业务环节做一点点优化。比来比去,现在比较积极的国际大银行所代表所做的这些事情其实或多或少都归纳为这三类。我感觉可能是后两类相对来说在未来遭遇阻碍少一点,可能顺从一点。特别是银行内部利用私有链做局部的改造,这个遇到阻碍更少一些,这是理想与现实的一个妥协。

  我们谈了这样一个背景之后,我们同样要说一下为什么在当前这个时代区块链这样一个概念放在我们眼前,引起了这样的热潮?这里我不是为了把它排的过高,而是为了分析这个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个原因从根本上来讲,就是历次技术革命到这个阶段,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以信息和电信为代表的革命,对经济社会的组织方式产生了很多深刻变革。无论是现在的分布式,区块链还是未来有更多的有可能替代区块链的技术,它从根本上都是为了改变这个社会的分工与模式,这个社会的信息交互方式。实现过去的产业组织方式,企业的边界会发生种种变化。

  一个直观的认识是什么?过去一直到上世纪中期为止,我们追求都是企业集团越大越好、规模经济、资本规模化集中。但是现在随着信息社会发展,随着新技术发展,使得信息沟通,使得生产外包,销售多元化,渠道变得越来越多元。我经常说小而美的智能生产方式,小而美的企业主体变得慢慢成为主流。有可能在社会当中形成更多节点之间的一个有效的分工机制。大家可以直观来想类似于无序所谈的机制一样,有点分布式对于传统的过于强势的中心,适度削弱的过程。

  所谓区块链实际上也就是适应这种所谓的变化,即便有一天不叫区块链,可能还有其他的一些东西同样也在进行着一种信息技术所带来的社会组织方式、分工方式所带来的直观变化。

  底下这几个简单的图大家可以直观的理解,过去资源交换是比较粗线条、单向。后来进入网状社会,分工在整个社会里面都进行了全面的变化,这种信息的驱动不仅是技术层面,更重要是在制度规则层面。很多人看不到这一点,一方面有些就技术论技术,看不到制度和规则带来巨大的挑战,低估自己的挑战。有一些在这个过程当中没有充分看到挑战的过程中可能带来正面的影响,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在这种变化当中,它无论把区块链应用到哪个领域,核心问题都是为了解决这个领域存在的矛盾,存在的不足。如果说你不能够解决这个领域存在的矛盾和不足,而是加深了矛盾。某种意义上你自己存在的价值就会被大打问号,这个我相信每一个从事区块链研究的人,你叠加某个领域的时候都要思考一个问题。比如金融领域有大量的问题,现在所谓两多两难,场外要素市场的混乱,金融衍生品创新失控等等等等。如果我们的区块链技术叠加在里面,不是为了解决矛盾,而是为了加深矛盾、加深短板,你可以思考一下你这个技术真正的应用价值在哪里。

  我这里引用一下李礼辉行长是区块链联盟研究顾问,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区块链工作组组长。他给我们最直观的感受,我们过去金融业整个信息技术系统是建立在大数据中心跟移动互联网的基础之上,这里面可以进行金融行业内的信息交互。这样一个系统它的弱点移动互联网络任何节点安全、缺陷和管理疏漏都会削弱整个系统的可靠性。我们从公开途径可以看到可能出现的问题。非公开的途径,大家无论是在传统的核心系统里面还是现在所谓金融云上面业内都知道,不断有一些内部消息在削弱大家对整个系统可靠性的信心。

  另外你如果执行信用认证、合约规定、监管规则这种指令,你在不同的系统内难以达到这种协调一致。最大的一个矛盾就是同时实现便捷、维护信用、保障安全的三大目标是有难度的。区块链的应用有助于解决这些矛盾,我在应用方案要思考传统的系统弊端在哪里?我能不能有效的解决或者是缓解这样的矛盾和问题。

  刚才我谈了这么多问题,首先我是认为区块链作为这个时代信息技术一个典型代表,在实现中心化与分布式之间的融合方面它是一个重大的技术突破。与此同时,我们不能把它给滥用,使得它在发展当中遭遇更多的问题。这个反思是从很多方面可以谈的,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练好内功。你想改变和优化金融体系,改变和优化各个行业,你首先要想到自己站不站得住脚。我不是从技术角度,更多是从一个观察的角度。比如说我们谈区块链作为一个萌芽技术的时候,它有一些基本特点,透明、信用、不可篡改、低成本等等。现在看起来这些最基本的特征它与此同时也在遭遇挑战。在透明的过程当中会不会带来信息保护问题?会不会有利于多数人的利益?从信用的问题,你这套基于区块链的线上的权责发生体系与线下之间如何进行过渡?如果说二者难以过渡的话,你这个体系是有瑕疵。你要依托于区块链在线上做一套生态,到目前为止你离不开线下权威机关的确权,这是典型的问题。这里有一套衔接的问题,不可篡改,现在大家也说了如果你不是技术原教领域,是一个商业主义者,有些人觉得也可以放弃。理论上来说不可篡改是一个成本问题,不是一个真正的技术的安全性的问题,本身是一个成本问题。

  比如有人举例说超过51%的算力,第三方用4亿美元可以篡改。金融服务有时候需要撤销,需要进行修改,不可篡改作为一个优势与此同时会不会又成为应用当中一个问题。所以总的意思就是要想改变自己,先要反思自己,不要认为区块链已经非常完美,而是要把很大精力用来进行技术金融法律跨界研究,共同寻找缺陷与不足是在哪里。

  我觉得在这样大的环境下,简单总结我们的政策和制度方面做什么东西。一方面我觉得需要有一些相关的扶持政策,所谓扶持政策就是说有些在研发方面,在科研效率方面基础层面可以有一些支持。我们国家人民币资金非常之多,撒胡椒面,如何做好这一点是可以考虑。核心关键技术公关,平台建设国家层面来说是可以由所推动。还有开展区块链的应用示范,可以集中力量做一点事情。作为重要一个是加快人才培养,一个是促进国际交流。人才培养特别重要,我们这个联盟也做了很多交流活动,特别是涉及到一些问题它是跨界,有些技术人才,有些是法律人才,有些是金融人才,大家交流不同问题的时候,有时候出现鸡同鸭讲的现象,跨界严重不足。其他涉及到金融,特别要考虑监管问题。

  最后谈一点涉及到数字货币,在区块链应用过程当中,金融无非沿着货币跟金融体系两个套路展开,前者不是我们市场关注主流,因为这个对于当局来讲数字货币进一步优化自己可能存在电子货币的形态。作为市场化机构来说,对非金融组织来说,把这个问题放在这个上面未来不可持续,全球来说都有这个倾向,我觉得需要谨慎。多数人来说研究区块链,希望更关注于金融体系本身,关注于如何优化金融功能上,这个是我想简单的跟各位分享,谢谢大家。

 (来源:和讯互联网金融)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