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告新闻 > 热点聚焦

财政部终获金融资本出资人资格 3部门争夺已胶着15年

2018-07-21 来源:

   “终结”多部门参与 财政部获金融资本出资人资格


  杜丽娟

  “金融三法”修改之时面临的争议最多、决策部门最难拍板定案的金融类国有资本出资人制度的安排问题,在胶着15年后,近日由国务院授权财政部履行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指导意见》,其首次明确国务院、地方政府分别授权财政部、地方财政部门履行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破解了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九龙治水”难题。

  至此,这场由财政部、金融监管部门(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和人民银行三方共同参与,围绕谁更适合做金融资本出资人的讨论,以财政部最终履行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能而宣告结束。

  各自监管

  对国有金融企业而言,国家是国有资本的出资人,国有或国有控股金融企业的总经理或董事长,一直扮演着由国家授权对金融类国有资产进行经营管理的角色。

  在国务院第一次机构改革之际,与金融类国有企业相关的机构包括国资委、财政部、金融监管部门,人民银行四个职能部门。

  然而,对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在内的金融类企业如何建立国有资本出资人制度,由谁来代表国家行使金融类国有资产监管职能,国务院在机构改革的时候并没有明确。

  建立金融类国有资本出资人制度核心内容,是如何选择和委派国有资本出资人代表,赋予出资人代表哪些权限,以及如何建立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2003年6月4日,《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正式颁发,国家以法规的形式明确了国资委对非金融类国有资产实施监管的职责、内容及体制。这意味着,对金融类国有资产的监管职责,国资委成为最先“退出”的一个角色。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认为,国家之所以没有将金融类国有资产纳入国资委监管范围,主要是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在很大程度上是国有企业的债权人,如果由国资委同时行使金融类国有资产与非金融类国有资产的所有者职能,将不可避免地造成或增加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加重要求银行定向放贷的压力等诸多问题。

  然而,国资委的“退出”并没有缓解上述三部门对金融类国有资产出资人资格越来越激烈的“争夺”。

  记者了解到,2003年机构改革方案明确,人民银行将专司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以及国家外汇和黄金市场等宏观管理方面的职能;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主要履行对包括国有重点金融机构在内的整个金融业的市场准入、日常经营以及市场退出方面的业务监管职能,而财政部作为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的资本提供者,主要履行对其国有资本及重大财务事项的监管职能。

  隔离风险

  “事实上在具体操作中,除了人事任免权以外,财政部门实际上履行了国有资本出资人的所有其他职能”,一位财税系统人士坦言。

  该人士进一步分析,无论是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等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点金融企业,还是企业非重点国有及国有控股的中小金融企业,其资本金的注入、不良资产的处置、风险的最终承担以及其他资本与财务事项的日常监管,一直是由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部门负责的。

  这种局面维持了近15年的时间,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关键事件。

  在2003年国有四大银行启动股份制改革之前,财政部行使国有独资金融机构出资人代表的职责。

  随着商业银行的“股改”,人民银行通过外汇储备成立中央汇金公司注资商业银行,至此,中央汇金成为国有商业银行的出资人代表。在中央汇金帮助下,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得以化解,商业银行也因此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但2007年财政部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给中央汇金注资,这一举动后,财政部成为商业银行新的“掌门人”。

  然而回到金融国有资本出资人的问题看,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管理外汇市场和黄金市场等,加之其不是国有资本的提供者,长期以来没有履行国有资产监管方面的职责。“从这个角度看,人民银行基本上不具备行使金融类国有资本出资人职责的条件,所以应当排除在外。”上述分析人士称。

  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指导意见》,这一规定明确了国有金融资本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由财政部门履行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从而明晰了国有金融资本的委托代理关系。

  中信证券(16.920, -0.35, -2.03%)研究部政策专题组杨帆认为,从地方国有金融资本的角度来看,明确由地方财政部门履行地方国有金融资本出资人职责,在金融类企业和非金融类企业之间建立了“防火墙”机制,有利于维护金融安全、防范金融风险,发挥金融体制改革的协同效应。

  对人民银行来说,这一次的考验是金融系统风险。

  一位接近央行研究机构的人士分析,央行根本职能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在特殊经济环境下,央行宏观调控的工具更加创新。“不过一个很明显的变化是新增加了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且是作为很重要的职能在落实。”该人士说。

  毫无疑问,这是一次控风险的妥协。“要防止金融风险转化为财政风险,国家指定各级财政部门履行金融类企业的国有资本出资人职责估计也有这方面的考虑。”上述接近央行人士坦言。

  相互渗透

  事实上,作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两大政策体系和工具手段,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作用都不可忽视。货币政策侧重于总量调节,财政政策在配合货币政策总量调节的同时,更注重政府应当从事的结构调节。

  在摩擦之后,财政部和央行的合作也更加密切。

  计划经济时期,财政部兼任央行职能行使宏观调控职能,央行成为财政部下的核算单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成立了以国开行为代表的政策性银行体系,同时承担财政和银行的双重职能,为国民经济中的关键领域提供资金。

  更为重要的是,人事安排上的渗透也为政策提供了保障。

  从历任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名单中可以看出,财政部的副部级领导出任委员已经成为惯例。

  2018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调整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组成人员的通知,财政部副部长刘伟成为新一届央行货币委员会委员。两年之前的上一届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组成人员中,时任财政部副部长的史耀斌是该届委员。

  一位券商人士评价称,财政部以“管资本”为主,从产权登记、评估、转让等基础管理,到保值增值、绩效评价、薪酬管理、经营预算、通过派出股权董事行使出资人权力等各方面,不断完善制度、履行职责,基本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系。“财政部人员参与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对政策出台、落地更为有效。”

  更为重要的是,在国务院发布《关于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的指导意见》之前,新一届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正式成立。

  在新一届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稳会”)召开第一次会议之际,其成员名单也随之曝光。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担任金稳委主任,央行行长易纲担任金稳委副主任兼办公室主任,国务院常务副秘书长丁学东担任金稳委副主任。

  其他成员还包括: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央行副行长潘功胜、中财办副主任韩文秀、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财政部副部长刘伟。

  市场人士分析,金稳会的成立,有利于加强人民银行在宏观审慎监管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方面的职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