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告新闻 > 热点聚焦

何黎明:我国物流业2016年发展回顾与2017年展望

2017-01-19 23:41:43 来源:中国物流产业网

1.jpg

    2016年,我国物流业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总体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为完成“三去一降一补”主要任务,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2016年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特点

    第一,总体运行态势趋稳提质。在一季度增长放缓的情况下,随着经济增长企稳,二季度以来社会物流需求稳中有升。预计全年社会物流总额可达230万亿元,同比增长6%左右;社会物流总费用约11万亿元,同比增长3%左右,增速与上年基本持平。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有望降至15%以内,物流运行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中国物流景气指数低开高走,全年均值55.2%,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9月份以后维持在60%上下,进入高位景气区间,表现出较强的回升势头。

    第二,市场供需结构深度调整。从需求看,工业品物流中,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物流需求进入较快增长区间,预计全年增速在10%左右;与消费相关的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预计全年保持40%以上的高速增长态势。“双十一”期间,中国电商物流指数上升为213.5点,比上年增加49点。与电商消费相关的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全年完成313.5亿件和4005亿元,分别增长51.7%44.6%。随着消费升级和食品安全受到关注,冷链物流市场需求将达2200亿元,同比增长22.3%。消费领域物流需求个性化、品牌化趋势明显。

    从供给看,调结构、去运力力度加大,供给质量有所改善。受新GB1589修订出台和新一轮公路治超新政影响,公路货运市场去运力步伐加快。9月以来,大型货车超重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套牌车、非标车辆逐步退出市场,过低的运价出现合理回归。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9月以后持续回升,12月上升到106.8点,比上年同期增长15.3%。中国公路货运效率指数连续6个月处于高位运行,车辆平均运输里程和运输时间持续提升。公路运量向铁路运输转移,下半年铁路货运止跌回稳,国家铁路发送货物26.5亿吨,连续5个月实现正增长。受韩进海运破产影响,国际航运市场供给过剩局面有所缓解,航运价格企稳回升。1230日,中国出口集装箱综合运价指数为951.66点,较年初上涨224.75点。物流企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A级物流企业超过4000家。

    第三,发展方式加快变革创新。一是兼并重组、联盟合作案例增多。中国远洋运输总公司与中国海运总公司重组成立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实现船队综合运力、干散货自有船队运力、油轮运力、杂货特种船队运力等多项世界第一。中储股份成为英国HB集团的控股股东,进入海外大宗商品期货交割仓库业务领域。战略联盟、加盟合作走向深化,安得物流与苏宁达成战略合作,共享全国范围网络资源。铁路总公司与海尔集团战略合作,开行海尔电器特需专列。菜鸟网络牵头成立“菜鸟联盟”,整合电商快递业务版图。货运市场加盟模式加快推进,德邦物流签约加盟事业部合伙人突破5000家,卡行天下加盟网点和线路超过1万家。

    二是跨界融合、平台整合,经营模式不断创新。快递、快运、整车等细分物流市场互相渗透,市场边界渐趋模糊。物流园区从物业管理走向仓干配市场运营,传化物流、林安物流相继推出相关货运产品。顺丰冷运食品陆运干线网启动,发力冷运全链条供应链市场。远成物流进入快递快运、冷链、供应链、地产等领域,打造卓越综合物流服务品牌。各类企业深入推进平台战略,平台型企业整合提升,自营类企业向社会开放仓配网络。一批互联网平台企业在全年资本遇冷的大背景下,加快商业模式迭代,积极向线下延伸,强化货源组织和服务体验,线上线下深度融合。

    三是供应链全链条服务升级。一批物流企业融入制造、商贸企业供应链,开展供应商管理库存、物流仓配一体化、供应链金融等业务,优化供应链协作关系。海航物流60亿美元收购美国英迈国际,布局全球供应链市场。招商局物流集团计划投资6亿元在无锡建设物流供应链集成服务项目。日日顺物流发布大件物流解决方案,提供仓储配送安装全程无断点服务,制定供应链服务新标杆。

    四是物流企业结缘资本市场。长久物流、宝湾物流、圆通速递、申通快递等一批快递、物流企业相继登陆A股市场;德利得物流、亚风快运、易流科技、安捷供应链等一批创新企业跻身“新三板”;卡行天下、运满满、货车帮、天地汇等一批新兴企业吸引新一轮融资;平安银行、复星集团、红杉资本等金融机构加大对物流业投入,各类资本加快进入物流市场。

    第四,“互联网+”高效物流深入推进。7月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互联网+”高效物流。一年来,以“互联网+”高效物流为标志的“智慧物流”加速起步,催生了一批新模式、新企业、新业态。

    一是互联网+高效运输。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在货运市场上出现了一批像互联网+车货匹配、互联网+货运经纪、互联网+甩挂运输、互联网+合同物流等的“互联网+”创新模式,涌现了一批像运满满、货车帮、卡行天下、正广通等“互联网+”代表性企业。传统企业积极触网,如,传化物流打造“物流+互联网+金融”的方式,构建中国智能公路物流网络运营系统。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依托自身资源优势,上线“中储智运”。从12月起,交通运输部启动无车承运人试点工作,探索公路货运模式转型。

    二是互联网+智能仓储。智能仓储在快递、电商、冷链、医药等高端细分领域快速推进。如,京东商城、苏宁物流、顺丰控股等企业积极开发全自动仓储系统,使用智能仓储机器人,开展无人机配送,充分利用仓储信息,优化订单管理,大幅提高仓储作业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

    三是互联网+便捷配送。一批关注末端配送的平台型企业,如,日日顺、速派得、云鸟配送等,搭建城市配送运力池,开展共同配送、集中配送、智能配送等模式,致力于解决“最后一公里”痛点。快递物流企业加强末端节点改造,全国布放智能快件箱累计超过10万组。随着本地生活服务的需要,美团、百度、饿了么等推出即时配送模式,共享经济模式在物流业试水。

    四是互联网+智慧物流。货物跟踪定位、无线射频识别、电子数据交换、可视化技术、移动信息服务和位置服务等一批新兴技术在物流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平台入网车辆突破400万台。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作为企业战略重点。如,菜鸟网络陆续推出物流预警雷达、大数据分单路由、四级地址库等数据服务,引领智慧物流发展趋势。百度打造“物流+互联网+大数据”三位一体的智慧物流云平台。

    第五,积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一是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布局物流服务网络。国家发布《中欧班列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全面部署未来5年中欧班列建设发展任务。全国十余条中欧国际班列抱团发展,合力打造中欧班列统一品牌。中欧班列全年开行1702列、同比增长109%。物流业配合“一带一路”战略,加大网点建设与网络布局。招商局集团实施“雁型出海”模式,全球运营港口超过30个,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加入国际公路运输公约,便利沿线国家过境通关。

    二是服务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国家发改委从信息共享、多式联运、创新驱动等方面加快长江经济带航运中心建设。交通运输部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交通运输发展部省联席第一次会议,力争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高水平、高起点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河北、天津积极承接北京物流服务,打造京津冀一体化物流服务圈。

    三是物流基础设施短板受到重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推动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实施方案》,构建交通物流融合发展新体系。交通运输部等18个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鼓励开展多式联运工作的通知》,提出构建高效顺畅的多式联运系统。铁路总公司正在全国建设208个铁路物流基地。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评定的首批29家示范物流园区名单发布。交通运输部办公厅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联合公布第一批16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名单。湖北鄂州国际快递货运枢纽建设纳入民用机场布局规划,顺丰航空机队规模达到36架。

    四是国际物流网络建设提速。中远海运、嘉里物流等物流企业收购境外物流企业和资产,加强国际网点布局,加快国际化发展步伐。一批快递电商企业与境外邮政快递企业实施战略合作,加大海外仓投资建设,开发国际线路,支持自身国际化发展。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出台政策支持鼓励跨境电商企业建设海外仓。

    五是农村物流体系加紧建设。交通运输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建设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农村物流县、乡、村三级网络节点体系建设。一批电商和物流企业加大农村网络布局,智能物流模式广泛应用。快递、交通、农业、供销、商贸企业共同构建农村物流配送网络,建设“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

    六是相关规划、政策密集出台。一年来,国务院及有关部门贯彻落实《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就交通物流融合发展、互联网+高效物流、多式联运、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型制造、节能环保、物流业补短板和降本增效等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各地政府部门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全年对行业影响较大的政策包括:“营改增”试点全面扩围,无运输工具承运业务和道路通行服务开票资格获得承认。车型标准化工作有序推进,为期一年的新一轮治超工作开展,车辆运输车治理取得成效。无车承运人试点启动,一批试点企业名单发布。商贸物流标准化试点推进,标准化托盘扩大使用范围。快递市场清理整顿工作开展,寄递物流渠道安全要求升级。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积极发挥协调作用,支持物流业发展的部门间合力有所加强,物流业政策环境持续改善。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物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和供给能力不够矛盾交织;社会物流总费用仍然较高和企业盈利水平持续下降问题突出;传统增长方式难以为继,产业结构不平衡更加凸显;物流基础设施总量过剩和结构性短缺互见并存;体制机制约束依然明显,市场环境治理和诚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用户对物流服务质量的要求与物流企业服务能力之间,以及物流企业对政策环境的预期仍有较大差距。

    二、2017年我国物流业发展展望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更是《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的承上启下之年。物流业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面临诸多发展机遇。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及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同样影响物流运行。综合各方面因素初步判断,我国物流业2017年仍将保持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基本态势。预计全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增速在6%左右,社会物流总费用增速在4%左右,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继续保持稳中有降态势。从物流需求、供给主体、基础设施、资源要素、发展方式、增长动力和政策环境几方面来看,都将发生深刻变化。

    —— 从物流需求看,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力度不减,钢铁、煤炭、房地产、建筑业等占比较大的大宗商品物流需求增长乏力,将直接影响行业发展基本面。随着消费对GDP的贡献占比增加,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电商、冷链、快递、配送等与消费相关的社会物流需求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随着《中国制造2025》进入实施阶段,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要求物流业深度融入企业供应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受汇率调整影响,传统制造业出口竞争力逐步增强,进出口物流需求有望适度复苏,但也会受到国际贸易保护不确定性的制约。

    ——从供给主体看,随着新一轮治超后续工作和黄标车淘汰工作的推进,黄标车、套牌车、非标车辆加快退出市场,甩挂运输、模块化运输有望得到推广普及,公路货运价格逐步合理回归,市场治理将趋于规范,市场主体将趋于集中。铁路货运改革继续深化,公路运量加快向铁路转移,高铁快递有望走强,铁路货运将会出现结构性、阶段性运力短缺。国家大力推动多式联运,物流园区服务升级和组织联网提升集聚作用,为企业搭建物流枢纽,构建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务网络提供新的选择。共享经济模式、平台型企业将获得更多发展机会,物流集群将会加速发展,以物流服务为支撑的产业生态圈逐步形成,市场格局面临新的调整。

   —— 从基础设施看,铁路物流基地加快建设,公路港逐步转型升级,交通物流综合枢纽有序布局,各种运输方式趋于衔接,为多式联运奠定重要基础,公铁联运、海铁联运占比将会增加。我国对外投资超过吸引外资,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对外投资国之一,为物流业“走出去”国际化发展创造了条件。中欧班列成为“一带一路”重要物流通道,海外物流市场投入加大,兼并重组战略性的港口、园区等物流资源,打造国际物流服务网络。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率先突破,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稳步推进,为区域物流一体化发展提供重要机遇。脱贫攻坚、城乡一体化任务艰巨,为工业品“下行”,农产品“上行”服务的物流网络建设潜力巨大。

    ——从资源要素看,物流业进入高成本时代。全社会劳动年龄人口增速持续下降,人口数量红利消失,人工成本上升趋势明显,企业“用工荒”加剧,“以机器替代人工”将成为必然选择。物流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有望加快发展,这对物流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严格执行,物流用地指标获取难度增加。原有物流用地随着城市扩张加速缩减,存量物流用地资源紧缺。盘活存量土地资源,编织多层次的节点网络,提升周转效率和集聚效应成为趋势。资本市场依然较为紧张,企业上市难度依然较大,风险投资对于企业盈利要求持续增加。

    ——从发展方式看,随着原有市场增速放缓,兼并重组将迎来新一轮热潮,强化领先企业竞争优势,市场主体将趋向集中。轻资产的平台、联盟、加盟、合作等发展方式潜力较大,新理念、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市场集约发展。随着需求升级、供给转型,产业融合、供应链整合渐成趋势。大型企业向供应链转型,产业链分工协作持续优化。环境治理压力加大,企业节能减排约束增加,倒逼绿色物流真正落地。

    ——从增长动力看,新一轮技术革命对行业影响巨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风起云涌,“互联网+”高效物流引导物流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催生大量新的业态和模式。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企业将“虚实结合”,从线上深入线下。传统物流企业将加快拥抱互联网,实现业务在线化,加快产业互联网改造,提升发展内生动力。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临近,智能化硬件将迎来发展机遇期,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效果逐步显现,智能仓库、仓储机器人、无人驾驶、无人机配送进入实质性探索阶段。

    ——从政策环境看,《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进入承上启下阶段,各部门进一步深化贯彻落实。无车承运人试点要求税收、保险制度跟进,车型标准化促进组织优化、技术改造和装备升级。行业标准化工作有序推进,物流安全监管约束将进一步增强。互联网+政务有望得到推进,“放管服”改革将取得新进展。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将发挥更大作用,物流业政策环境向着发展稳定、竞争有序、治理规范的方向持续改善。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作为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要任务。指出:“降成本方面,要在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上加大工作力度。要降低各类交易成本特别是制度性交易成本,减少审批环节,降低各类中介评估费用,降低企业用能成本,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性,推动企业眼睛向内降本增效。”由此可见,降低物流成本仍然是新一年经济工作的重点,更是物流行业企业的责任。同样离不开创新行业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政策实施效力。业内企业迫切要求进一步放松行业管制和政策约束,优化提升服务,切实推动已有各项政策真正落地。重点解决税费、通行、土地、审批等长期制约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并支持新动能、新业态、新模式创新发展。

    这些趋势表明,我国物流业仍然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物流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创新发展。要把创新作为发展第一动力,深入开展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技术创新、业态创新。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落实国家“互联网+”战略部署,推进互联网与物流产业深度融合,引导传统企业加快拥抱互联网,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发展。要加大技术改造和装备升级投入力度,促进物流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提升物流生产效率。要逐步向产业链高增长领域和高价值领域延伸,重塑企业竞争优势,为产业转型升级开辟新道路。

    ——协调发展。要协调稳定与发展、创新与变革的关系,在新的高度上建立新平衡。要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产业链环节之间均衡发展,打破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线路与节点之间的衔接障碍,编织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的物流服务网络。要通过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配置市场资源。要顺应智能制造、服务制造新要求,主动培育“制造强国”所需要的供应链服务。顺应消费个性化、品牌化新要求,提升物流时效体验和智能水平。顺应全面脱贫攻坚、农业现代化要求,建立和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

    ——绿色发展。要顺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主动推进绿色、低碳和可持续物流发展。要总结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推行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包装和绿色配送,做好资源循环利用,努力减轻物流运作的资源和环境负担。要制定与绿色物流相关的标准规范,发挥对国际环境治理的影响力。要以节能环保为切入点,促进技术装备升级,提高排放标准,降低能耗水平,以绿色发展引导效率提升,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做出应有贡献。

    ——开放发展。要配合“一带一路”战略要求,加强沿线国家物流资源布局,发挥物流先导作用。要跟随国内企业“走出去”发展,建设与国际贸易需求相配套的国际物流服务网络,提升国际物流话语权。逐步加强对全球物流、商流、信息流资源的整合,加大全球供应链掌控能力,提升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做好我国对外开放的物流支撑。

    ——共享发展。要按照“共享”发展理念,探索“共享经济”新模式,整合供应链、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与上下游企业和客户分享业务模式创新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要加强物流业文化建设,引导企业全面履行社会责任,使全体从业人员能够共享物流业发展的新成果。要关爱卡车司机、仓管人员、收派件员工等一线操作人员,营造平等、和谐、包容的工作环境。要强化技术性人才、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形成人口质量红利,使物流业从业人员在为全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自身生活水平和社会地位也能够得到相应提高。

 

    来源:中国物流产业网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