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告新闻 > 专家视野

胡俞越:“一带一路”建设助力提升我国大宗商品定价权“一箭三雕”,中国期货市场“借东风”走向国际化同样重要!

2017-09-08 17:28:14 来源:期货日报

           2017年第二届中国(郑州)国际期货论坛97日在郑州拉开帷幕,在为期三天的论坛中,7日下午的预热论坛主要以“一带一路”与期货市场的发展为主题。“一带一路”战略作为中国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期货市场走向国际化的重要途径。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在预热论坛上就以“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期货市场为发展为主题,向与会嘉宾分享了他的观点。

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当下,胡俞越认为“一带一路”建设首先一点就是能够助力我国经济转型。中国经济从2010年后告别了GDP两位数增长的高速发展期,中国经济的拐点出现,进入未来1020年的次高速增长期。也是在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中国经济的‘青春期’结束了,进入到重在提高质量的‘青壮年期’,而欧美经济已经进入了‘更年期’。”他说。

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中国也成为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但胡俞越表示,随着增速断裂、改革断裂和全球化断裂的出现,我国人口红利、资源红利、环境红利、改革红利、全球化红利均已阶段性见顶,中国经济已经逐步走向“新常态”。

他认为这其中的“新”体现在中国经济全方位的变化:从投资出口来推动经济的高增长,转向主要立足于消费扩张;从主要依靠资源、制造业来推动工业化进程,转向服务业培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实现的高增长,转向靠科技进步、劳动力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作为驱动力;从低成本、低价格的竞争优势,转向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自主创新竞争优势;从经济增长主要依托多种低成本要素组合优势,转向依靠企业或个人创新活力、拓展创新空间的产业转型升级。更重要的是,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可以掩盖、消化和吸收增长过程中的各种风险。金融资源的重新配置和资产价格的重新评估,使实体经济的风险很可能会演变为金融风险。

在这众多转型的过程中,我国也在从商品输出大国向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并重的大国转型,并已经成为资本的净输出国。胡俞越介绍:“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增长迅速,‘一带一路’战略将为我国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化解过剩产能,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助力我国经济实现量到质、大到强的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一带一路”战略还助我国突破规则重围,通过“丝绸之路经济带”巩固路权,而“海上丝绸之路”的实施可以拓展海权。他表示,这进而增强了我国大宗商品贸易的控制力,提升大宗商品定价的话语权。

此外,胡俞越认为,全球化退潮为谋求大宗商品定价权提供良机。全球货物贸易进入深度调整、反全球化的主张和行动愈演愈烈、全球经济复苏缓慢,这正是我国“走出去”主导区域性贸易规则、建立区域性定价中心的良好时机。另外大宗商品价格低迷,也为中国参与大宗商品定价权提供战略机遇。

所以他表示,争夺大宗商品定价权的时机已成熟。“大宗商品告别十年黄金时代,国际格局呈现多极化,而我国经济实力稳步提升,外贸力量逐步增强。”在此背景下,“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可谓是“一箭三雕”:输出过剩产能、掌控沿线资源、形成中国主导的贸易规则。而这三大目的将从不同路径,全面提升我国大宗商品的定价力和定价权。

从中国的期货市场角度来看,国际化的意义也同样非凡。“期货市场国际化是提升中国金融‘软实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参与全球资源、财富配置的重要途径。”胡俞越说。那么如何借“一带一路”战略的东风推动中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化,他认为主要有三个路径选择。

首先,推动交易所体制改革,打造国际化综合服务平台。交易所是整个期货市场的核心,是市场创新的最前沿,交易所的体制适时谋变。可操作的具体措施来看,可考虑品种审批权由国务院逐步向证监会核准备案过渡;优化交易交割制度,解决近月不活跃;实施改制,实现“管办分离”等。

其次,稳步推进品种国际化,夯实期货市场国际化基础。期货品种的国际化是整个期货市场国际化的核心,目前我国期货品种上市早晚不同、成熟程度迥异。因此国际化品种的选择和国际化的方式应适应期货品种的特性,推动成熟品先走出去,加快国际战略品种落地,推出区域性品种,产品系列化也需提速。

第三,投资者国际化循序渐进,引进来协同走出去。在投资者借力期货公司走出去的同时,重点引进国际机构投资者。

(来源:期货日报)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