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告新闻 > 专家视野

农产品追溯的物联网应用模式

2016-07-06 18:28:26 来源:《中国流通经济》

    21世纪,物联网成为信息产业发展的趋势和热点,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先后提出物联网发展规划,均将物联网作为推动产业升级换代的重要切入点;我国2009年提出“感知中国”的战略,并于2011年出台《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与此同时,在农产品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追溯作为世界各国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在我国也日益升温,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已上升至国家层面。在物联网日益发展和农产品追溯日益升温的双重推动下,两者的结合对于发展壮大物联网产业、提高追溯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层面,2010年商务部开展的肉菜追溯体系试点初步采用了物联网的理念和技术,探索了物联网与农产品追溯的具体结合模式。本文将着力探讨农产品追溯的物联网应用模式,以求实现农产品追溯与物联网的完美融合。

  一、物联网的概念界定及特点

  对于物联网的概念,目前虽尚未完全达成一致。从外延角度,泛在网包括物联网,物联网包括传感器网,传感器网实现“物与物”联网,物联网是实现“物与物/人与物”联网,泛在网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与人”联网。[1]从内涵角度,物联网主要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所需的物体信息,同时与互联网相结合,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管理。因此,物联网概念主要包括三层内容,分别是物体标准化标识、物物网络化连接、物体智能化管理。

  1.物体标准化标识

  物联网的基础是对物体进行标准化且唯一的标识。首先标识必须是唯一的,用于出口的物品还必须是全世界唯一的;其次必须是标准化的,使物体产销的各个环节均能方便地识读。标识的最小单位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一批次物体,即不同物体有不同的标识码或一个批次的物体共用一个标识码。标识码的粘贴方式既可以直接粘贴在物体表面,也可以虚拟化在信息系统而不体现在物体表面。标识方式既可以是传统的二维码,也可以是现代的无线射频识别(RFID)设备或激光扫描等现代传感技术。

  2.物物网络化连接

  在物联网中,基于现代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客观实在的物体也被数字化、虚拟化,成为网络世界中的一个单元,再利用现代的信息传输网络,超越时空的限制和约束,实现物体在虚拟世界的互联互通,解决了此前的“信息孤岛”问题,从而使所有的相关利益主体均能实时掌握物体的状态、位置等信息。从物体角度看,物联网的建立使彼此相互独立的物体之间建立了某种连接,可以实时锁定关联物体之间的去向。即物联网不仅可以实现物体的互联,也可以根据设定的标识实现特定物体的关联。

  3.物体智能化管理

  对于实现了物联网的物体,依据标准化的唯一标识,通过智能化的应用软件,可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管理。从物流的角度看,可以智能化锁定特定标识物体的流向流量及空间位置分布;从仓储的角度看,通过RFID技术可以随时掌握所有物体的位置分布和数量多少;从销售的角度看,可以随时修改贴有RFID标签的特定物体信息,如价格等;从追溯的角度看,出现问题产品时,可以随时锁定特定批次产品的位置,便于及时快速地召回和下架停售。

  总体上,物联网并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而是在传统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标准化标识,实现数字化和虚拟化,并通过信息传输网络进行传输,在传统人与人互联的基础上,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互联,并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海量数据的智能化处理,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管理。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传统产业或监管领域,将节省大量的人力,提高各产业的生产率或各领域的监管效率。现实中,将物联网应用于农产品追溯领域,已从理论研究进入实践操作阶段。

  二、科学认识农产品追溯

  对于农产品追溯,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均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还需对其进行科学的定位。

  1.追溯目标:借物管人

  追溯包括“追踪”和“溯源”两部分,分别对应着“召回”和“确责”,追溯的目标是“人物合一、借物管人”,实现人与物的一一对应,从而掌握农产品全产业链条流经的所有主体。农产品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时,借助追溯体系“借物管人”的特征,锁定问题农产品的所有流经主体,有针对性地实施准确惩罚,从而使农产品生产流通主体不敢生产销售问题农产品。

  2.追溯内容:人物信息

  追溯目标是明确“谁把什么东西卖给了谁”,追溯内容是“人物信息”,以实现“人物绑定”。因此,追溯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人”的信息,即主体信息,包括生产主体和流通主体;二是“物”的信息,即客体信息,主要是农产品的批次信息;三是“交易”信息,即买卖信息,主要是实现交易物品与交易人的对应。

  3.追溯要件:目标兼容

  追溯体系的运转主要涉及政府和企业,政府的目标是保障农产品食品安全,杜绝问题农产品的生产流通;企业的目标是以追溯为手段实现利润最大化。政府和企业的目标长期是一致的,但短期尤其是追溯体系初建时期则是有一定矛盾的,而追溯体系要可持续运转必须使政府和企业双方共同努力。因此,政府和企业建立追溯体系的目标是否兼容成为追溯成败的关键。

  4.追溯精度:个批结合

  追溯精度是与人绑定的最小物体单元,可划分为批次追溯和个体追溯,批次可按车或按生产者、土地划分。追溯精度越高,追溯成本越大,追溯程序越烦琐,但追溯效力越高。同时,追溯精度的确定直接影响追溯主体的积极性,农产品由于种类繁多、生产流通差异较大,应根据需要和阶段科学适度且分门别类地确定追溯精度。

  总体上,无论国内外均将追溯体系作为促进农产品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是大势所趋,而目前物联网的迅速发展,则为农产品追溯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撑。

  三、物联网应用于农产品追溯的体系架构

  关于物联网的体系架构问题,目前学术界尚未完全达成一致。孙其博等[2]认为物联网的技术构成主要包括感知与标识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计算与服务技术及管理与支撑技术四大体系。孟源[3]和林国龙、尚培培、马占鑫[4]均认为物联网主要采用三层架构模式,即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但同时,孟源也认为物联网产业链可以划分为标识、感知、处理和信息传送4个环节。从农产品追溯的角度,本文采用物联网三层体系架构,分别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其中感知层主要是利用各种信息传感设备按需采集拟联网物体的所需信息;网络层是借助各种网络在不同环节、不同主体之间传递各种标识物体的采集信息,在局域网内形成各个主体的信息云;应用层是基于物联网采集的各种信息,利用现代的数据挖掘技术,对海量的异构数据进行智能化处理,服务于企业决策或国家监管。总体上,物联网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标识物体的全面感知、物体信息的安全传输和海量数据的智能分析。

  从农产品追溯的角度看,鉴于农产品食品安全问题可发生于农产品产销全链条的任何环节,因此,农产品追溯必将是全产业链追溯,覆盖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和消费环节,追溯链条既是农产品的物流链条、信息链条,也是追溯主体的责任链条。而借助现代的物联网技术,正好可以实现农产品追溯链条的物流、信息流、人流的信息化采集,辅之现代的数据挖掘技术,从而智能化监管农产品追溯的完整产业链条。如图1所示,物联网的三层体系架构与农产品追溯全产业链条相结合,其总体框架是在农产品追溯的三个环节完成物联网的三层架构要求。

  感知层。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产品追溯,关键是将与追溯相关的农产品特性如交易主体、批次号等,利用现代的信息传感设备如IC卡、二维码、电子秤、RFID等转变为互联网可以处理的数字信号,从而将“物”纳入“网”中,实现农产品追溯信息的自动感知和识别。从农产品追溯角度看,物联网感知层作为追溯信息采集环节,将“客观农产品”转变为“智能农产品”,是农产品追溯体系建立的根基。同时,物联网感知层采集数据的方式、成本、内容、格式等众多因素均直接影响整个物联网体系的运转及农产品追溯整个链条的最终合成和问题确责。因此,物联网感知层信息采集的数据格式、交换日期和时间标识法等均需制定标准。

  网络层。物联网的价值在于“网”而不在于“物”,[5]只有将“物”联“网”,才能实现物体的智能化管理。因此,物联网网络层的首要任务便是利用无线网或有线网等各种网络实现海量异构追溯信息的传输共享。在农产品追溯体系中,追溯信息分布于生产环节、批发环节、消费环节等众多主体,形成一个个的“信息孤岛”,将物联网应用于农产品追溯体系,通过网络层可以有效打通农产品追溯全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的信息封锁,实现追溯信息跨环节、跨主体的全社会共享。因此,颜波等[6]认为物联网解决了物流和信息流脱节的问题,其中关键环节便是网络层。

  应用层。物联网应用层主要是对感知层、网络层采集传输的追溯信息进行深层次的数据挖掘和智能加工。显然,采集数据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数据,因此,物联网应用层是建立物联网体系的价值之所在。在农产品追溯体系中,应用层主要是对海量的全产业链条追溯信息进行分析加工,通过智能化的数据挖掘,将海量的异构数据转变为服务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分析报告,从而切实发挥追溯数据的价值,提高农产品食品安全水平,最终实现追溯溢价。

 

  15.jpg

 

  图1 物联网应用于农产品追溯的体系架构

  总体上,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产品追溯既是物联网产业自身优势使然,也是农产品追溯可持续运转的内在要求,两者具有内部的契合性和一致性。

  四、农产品追溯的物联网应用模式

  农产品追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利益主体多,业务流程也多种多样,要实现农产品的全产业链追溯必须系统考虑,全面推进;而物联网是一项较新的事物,系统运行稳定性还需提高,云计算还需进一步挖掘。因此,农产品追溯和物联网虽都代表着发展趋势,但也都处于探索应用阶段,实现两者的完美结合从而发挥两者的优势更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由于农产品不同种类特性不同、产销不同环节信息化水平也差异较大,在不同环节可选择的具体应用模式多种多样,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的信息技术,实现高效追溯和低成本追溯。

  1.感知层应用模式

  从完成农产品追溯的角度看,在农产品追溯的任何一个环节,物联网感知层要解决的问题均是选用最合适的信息技术,以最低的成本、最简单的程序采集追溯所需的信息。根据物联网体系架构中感知层的功能定位,农产品追溯体系中感知层应用模式主要包括信息采集内容、信息采集主体、信息采集方式、信息标识方式、信息存储方式等5个方面的具体应用模式(参见表1)

 

  2016-07-06_182942.jpg

 

  (1)生产环节

  农产品生产环节是最容易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环节,由于受小农生产模式所限,我国农产品的生产者众多,信息化水平不高,科学文化素质较低,生产环节也是追溯信息采集难度最大的环节。同时,由于农产品追溯主要是链条追溯和批次追溯,批次号便成为生成或锁定追溯链条的检索码,因此,生产环节作为追溯链条的起始端,批次号的生成至关重要。

  ①信息采集内容

  生产环节的信息采集内容主要是生产信息,包括生产者、地块、农药(名称、批次、厂家、时间等)、检测人、检测结果、检测指标等。除生产信息外,批次号也是生产环节的重要采集信息,批次号的编码方式直接涉及追溯的精度和效率。目前对于批次号主要有三种生成方式:

  第一,生产者身份证号+产品标识码+销售日期。此种编码方式精度最高,但难度也最大。在经纪人收购环节,必须针对不同生产者的农产品分门别类地包装、编码、标识,不同生产者的农产品必须分批保管,工作量较大。

  第二,以车为单位统一标码,批次号内含车牌号+产品标识码+销售日期。此种编码方式追溯精度较低,难度也较小。在经纪人收购完成后,以车为单位统一标码,出现农产品食品安全问题时,只能追溯到经纪人某日收购的某一辆车,无法确定问题农产品的具体生产者。

  第三,以农产品产地检验合格证号为农产品批次号码。此种编码方式主要是基于农产品检验检疫批次来确定,以农产品经过检验检疫作为农产品食品安全保障的依据。此种编码方式主要问题是农产品检验检疫目前采取抽检的方式,有合格证的不一定是抽检过的。

  ②信息采集主体

  鉴于生产环节追溯信息要求较高,采集主体短时间内主要限于组织化水平较高、规模较大、信息化水平较先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等大规模经营主体。待条件成熟时,逐步向广大的小规模农户扩散。

  ③信息采集方式

  鉴于农产品生产主体差异较大,信息采集方式也应多种多样,应针对种养殖户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采集方式,主要包括手工记录、电脑录入、掌上电脑(PDA)采集、IC卡等方式。对于畜产品,可以探索采用RFID技术。

  ④信息标识方式

  在农产品生产环节,农产品追溯信息的标识方式主要包括虚拟标识和实物标识两种。虚拟标识是指在信息系统中进行批次标识,农产品本身物体表面并没有粘贴标识码或其他标识物,主要是适用于各种散装农产品;实物标识主要是在农产品表面或包装袋外面粘贴带有追溯信息的标识带、标签、二维码甚至RFID等。

  ⑤信息存储方式

  鉴于农产品生产主要以小规模农户为主,每个农户均建立一个小型的局域网既不现实也不可能。为便于追溯信息的安全存储,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等有条件的单位可单独建立一个小型局域网,用于存储追溯信息;对于小规模农户,可采用以地域(村或乡)为单位统一建立局域网的方式存储追溯信息;除此之外,还可以用手写的方式记录并保存纸质生产记录。

  总体上,生产环节既是农产品追溯的关键,也是物联网感知层应用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农产品追溯的物联网其体应用模式更是多种多样,在保障农产品能够追溯的前提下必须因地制宜综合决策,并在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之间进行权衡。

  (2)流通环节

  农产品追溯链条中的流通环节主要包括批发和零售环节,信息采集内容主要是主体信息、交易信息和检验信息。流通环节的信息采集方式主要包括三种:

  一是电子结算。这种方式是商务部肉菜流通追溯试点推广的方式,在批发环节,交易双方凭有效证件办理IC卡,通过电子秤刷卡交易,交易信息存储到卖方IC卡和上传至流通企业网。

  二是跑单模式。交易信息采集选用电脑录入即统一结算的方式,在农产品流通的批零环节,交易双方交易时销售方先开具销售小票,购买方持票去“统一结算中心”结算,完成结算的同时电脑录入交易信息实现追溯信息的采集。检验信息则由检验机构电脑录入检验结果,包括检验员、检验物品、批次号、时间等信息。

  三是IC卡模式。农产品在流通环节交易时,双方完成交易后,持卡到“统一结算中心”结算,IC卡只发挥主体信息采集的作用,具体交易信息通过电脑录入。

  在流通环节,农产品追溯信息标识方式同生产环节一样,以虚拟标识为主、实物标识为辅,除畜产品批发环节采用个体标识外,大多数农产品以虚拟标识或大包装实物标识为主。至于信息存储,以流通企业局域网为主,这也是商务部开展肉菜追溯试点首先改造流通企业信息基础设施的主要原因。

  (3)消费环节

  消费环节主要包括餐饮、机关食堂等团体消费企业和消费者个体。对于团体消费单位,采购信息通过IC卡识读器自动上传至团体消费企业局域网,主要采集的信息是消费时间、消费物品、批次号等,采集方式以电脑录入为主,信息标识方式主要是消费小票。消费者个体无论是购买农产品回家消费还是在团体消费单位直接消费,均索取消费小票,小票必须记载消费时间或购买时间、物品名称、批次号等信息,这是实现农产品追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也是最后一个环节,还是实施终端查询的依据和维权的凭证。信息存储主要是建立局域网,部分信息化水平不高的团体消费单位可采用建立并保存纸质消费记录的方式存储。

  2.网络层应用模式

  在物联网的体系架构中,网络层主要是信息传输问题。在农产品追溯的整个体系中,物联网网络层的具体应用模式主要体现在传输内容、传输渠道、传输方式、传输安全等4个方面,各方面均需从实际出发探索切实可行的具体应用模式。

  (1)传输内容

  在物联网网络层传输的信息内容与感知层感知的信息内容并不一定完全相同。部分生产企业可以根据自身企业管理的需求,利用物联网感知设备采集远超过追溯所需的生产信息,虽然大量信息并不是追溯所需的,但可服务于企业自身的管理。因此,网络层只需根据追溯需求传输追溯信息即可,一方面保护生产企业的商业机密不被泄漏,从而调动追溯主体的追溯积极性;另一方面减轻农产品追溯网络的传输压力,提高追溯信息的传输效率。

  (2)传输渠道

  在农产品追溯中,物联网网络层传输的渠道主要包括两条:一是产业链前后传输渠道,二是企业数据库向中央数据库的上下传输渠道。

  ①前后传输渠道

  从农产品追溯全产业链的角度看,生产环节的追溯信息要向下游即流通环节传输,而流通环节的追溯信息则向消费环节传输,以保证产业链下游环节能查询上游环节的所有追溯信息,从而实现消费环节的终端全产业链条查询。

  ②上下传输渠道

  为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产品追溯的智能化应用,所有追溯物品和全链条追溯信息均集中到农产品追溯中央数据库,集中对追溯数据进行海量数据挖掘,经过智能化加工服务于政府和企业决策,充分发挥物联网的信息技术优势,同时提高农产品追溯的实用价值并保持持续运营。

  (3)传输方式

  在物联网的网络层中,针对农产品追溯信息的两种传输渠道,传输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前后传输中的IC卡传输模式;二是上下传输中的网络传输模式。

  ①IC卡传输

  在农产品追溯的上下游环节之间,上一环节采集的追溯信息通过IC卡传输到下一个环节,通过在下一个环节利用识读器刷IC卡的方式自动上传至企业局域网。此种传输方式安全高效,能保证下一个环节及时查询到上游环节的所有相关追溯信息,但一次传输的信息量有限。

  ②网络传输

  在农产品追溯信息的上下传输中,传输数据量较大,宜采用独享大容量宽带的方式实施网络传输,具体传输中既可采用随时传输的方式,也可采用定时传输的方式。在数据量巨大时,为了防止网络拥堵和中央数据库传输数据堵塞,可选择定时传输方式,不同环节、不同地域的追溯主体分时上传追溯数据。

  (4)传输安全

  物联网网络层传输信息的安全问题直接涉及企业的商业机密和政府的公信力,一旦出现问题将严重影响追溯主体的积极性,并泄漏大量追溯主体的个人隐私信息。在物联网应用于农产品追溯的业务流程中,传输安全主要是机密信息的安全问题和数据传输的安全问题。

  ①机密信息传输

  对于商业机密信息,如农产品追溯各环节的价格信息等,必须保证只能上下传输,不能前后传输,既不能让下游环节主体知道上游环节主体的农产品采购价格;而对于个人隐私信息,如身份证号等,必须保证不能泄露,不被公开,只用于追溯主体识别。

  ②数据安全传输

  在农产品追溯信息的传输中,不能因网络拥堵或网络中断等不可控因素而导致追溯数据丢失,各追溯主体所建局域网均应有一定的存储功能。同时,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高效,宜采用专用传输通道传输和加密传输方式。

  3.应用层应用模式

  物联网体系架构中的应用层主要是对海量的追溯数据进行分析加工,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在农产品追溯体系的建立运行过程中,应用层主要是利用现代的数据挖掘技术,对农产品追溯所有链条上传的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加工。从应用模式角度,应用层的具体应用模式主要体现在应用层级、应用内容和应用方式三个方面。

  (1)应用层级

  从层级角度看,物联网应用层主要包括两个层级。一是基于农产品追溯中央数据库的农产品追溯应用系统,负责跨区域、跨品种、跨环节的农产品追溯数据的统一挖掘应用;二是农产品追溯各环节企业基于自身数据库研发的企业追溯应用系统,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的产品追溯,追溯信息较全,追溯功能较多,可以实现企业内部农产品的精细化追溯。

  (2)应用内容

  农产品追溯平台应用系统内容可以多种多样,如商务部肉菜追溯中央平台至少包括六大管理功能,分别是主体信息管理、流通过程信息管理、试点城市工作考核管理、联动应急管理、统计分析、公共信息管理等。但总体上,农产品追溯的核心应用内容主要是基于消费者实现追溯社会化监督、基于政府实现数字化监管、基于农产品食品安全实现问题智能化预警。

  ①追溯社会化监督

  通过物联网技术,农产品追溯不再单纯是政府的问题,也不再单纯是消费者的问题,更不再单纯是农产品产销主体的问题,而真正成为全社会的问题,从而形成合力,打造政府、消费者、产销主体、媒体等社会主体共同监督、关注农产品追溯的范围,实现农产品追溯监督的社会化。

  ②政府数字化监管

  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对海量农产品追溯数据的应用,政府可以改变先前依靠经验监管的传统模式,改为依据大数据分析结果实施针对性较强的精细化监管,从根本上解决政府监管人员较少、监管手段不多、监管效率不高的问题,利用数据将政府监管方式由日常监管转变为意外监管。

  ③问题智能化预警

  农产品食品安全问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有些会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有些则会因消费者不举报而销声匿迹。利用物联网技术则可以实现农产品食品安全问题的智能化预警,通过研发一系列问题发现模型及早发现问题、自动发布预警、惩罚相关责任人等,实现有问题必追究、有责任必惩罚的目标。

  (3)应用方式

  对于花费巨资利用物联网技术建立的农产品追溯体系,在“信息即价值”的现代市场经济下,必须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创新应用方式,对海量的追溯数据进行各种加工、分析和利用,充分发挥追溯数据的所有潜在价值。

  ①研发应用软件

  鉴于农产品追溯体系大多由财政投资或补贴建立,采集的海量追溯数据理应向全社会公布,在政府、企业研发应用平台的同时,还可向社会公布海量的原始数据库,鼓励社会企业研发应用软件或平台,为社会大众提供相应服务。

  ②支持终端查询

  消费者是农产品的终端使用者,农产品追溯系统必须支持消费者通过终端查询机、电话、网络等方式查询所消费农产品完整产业链条的所有追溯信息,可查询到的信息必须准确、全面、及时、完整。如果不能及时查询或查询不到信息,将严重影响消费者对追溯系统的信任度,最终使追溯溢价无法实现。

  总体上,无论是物联网还是农产品追溯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将物联网应用于农产品追溯更是复杂多样,涉及主体多、覆盖面广、技术难度大,农产品产销全链条所有主体必须同时推进,政府统一协调,社会加大监督,只有形成合力,才能确保真正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产品追溯,既充分发挥物联网的技术潜能,又充分实现农产品追溯的数据效能。

  无论是物联网还是农产品追溯都是当前社会的舆论热点和关注焦点,物联网产业虽处于探索发展阶段,但其内涵基本确定,主要包括三层内容,即物体标准化标识、物物网络化连接、物体智能化管理。对于农产品追溯,虽然已由理论探索进入实施应用阶段,但总体上依然处在试点阶段,追溯模式尚未定型,追溯机制尚待完善,对农产品追溯必须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其追溯目标是“借物管人”,追溯内容是“人物信息”,追溯要件是“目标兼容”,追溯精度是“个批结合”。由此可以看出,物联网与农产品追溯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将物联网应用于农产品追溯既有利于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农产品追溯体系的建立运营。基于物联网的三层架构,物联网应用于农产品追溯的体系架构主要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其中感知层是基础,主要是利用现代的信息传感设备采集农产品追溯全产业链条的相关追溯信息,主要包括生产信息、交易信息、消费信息;网络层是保障,主要是安全、及时传输追溯信息,传输手段因地制宜确定;应用层是价值所在,主要是利用现代的数据挖掘技术对海量的追溯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从具体模式角度,物联网感知层中信息采集主要包括信息采集内容、信息采集主体、信息采集方式、信息标识方式、信息存储方式。其中信息采集内容必须包括主体信息、农产品批次号和检验信息;信息采集主体则是农产品流通全链条的所有从业者,包括生产者、批零商、消费企业、检验机构等;信息采集方式主要包括二维码、RFID、激光扫码等;信息标识方式主要是虚拟标识和实物标识两种;信息存储方式主要是集中存储和分散存储两种。物联网网络层的具体应用模式主要包括传输内容、传输渠道、传输方式、传输安全的具体模式,其中传输内容要有所差异,而且要有所过滤;传输渠道包括上下传输和前后传输两个渠道;传输方式主要包括IC卡传输和网络传输;传输安全主要包括企业商业机密信息的安全和个人隐私信息的安全。物联网应用层的具体应用模式主要包括应用层次、应用内容、应用方式三部分,应用层次包括全国统一层次和追溯企业环节层次;应用内容包括追溯社会化监督、政府数字化监管和问题智能化预警;应用方式包括研发应用软件和支持终端查询。总体上,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农产品追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涉及主体多,必须完善顶层设计,同时针对不同主体不同环节采用不同的应用模式,全社会包括政府、企业和媒体形成合力共同推进。

来源:《中国流通经济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