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告新闻 > 专家视野

中国票据交易所建立在上海的思考

2016-04-11 12:55:38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上海金融学会票据专业委员会课题组

  伴随着票据业务体量增大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以及防范业务风险的需要,打造全国性的票据交易所已经深入人心、成为众望所归。笔者先后于去年88日、1231日和今年2月份就建设统一规范的互联网票据平台、票据交易所的建设方案和实施路径等做过深入的分析和研讨,并在中国经济网发表,引起了业界的强烈关注和高度重视。综合衡量我国当前票据市场发展现状和城市定位,笔者认为中国票据交易所建立在上海是最合适的选择方案。所以本文也就票据交易所建立在上海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有关政策建议等作出相应的分析,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为上海打造国际一流的金融中心提供思路。

  一、建立票据交易所已成为市场共识

  (一)建立全国性的票据交易所势在必行

  由于票据市场长期以来一直受票据形态、区域发展和信息共享的影响,各种交易需求处于割裂状态,风险防控、资金走向和行业监管都受到诸多影响,无法形成全国性的统一交易市场。2009年央行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CDS)的出现和推广极大的提升了建立统一交易平台的可能性。近期多个票据大案的出现、票据中介江湖的不透明、不规范和高杠杆错配更是不断的警醒业界人士,导致越来越多的从业者更加渴望通过建立票据交易所来解决上述问题,各路媒体也纷纷就票据交易所的建设争相发表观点。笔者曾在去年1231日在中国经济网发表的文章中曾提出以电票优先路径的方式先建设统一的电子票据与交易平台,相关部门的高层领导在两会期间接受采访时也提出了应加快电子票据交易系统建设的观点,加上近期疯传网传的300万面额以上的票据必须采用电子票据形式的规定,更是给了从业者更多联想和衔接的空间,在某些程度上佐证了从电子票据入手建设票据交易所的可能性,引来更多参与者和媒体的积极关注和响应,可见建设票据交易所已成为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二)建设票据交易所的重要作用

  票据交易所的核心职能是开发、运作和维护互联网票据平台,并借助该平台以独立的第三方形式实现对票据市场参与标准、交易规则、风险流程、信息咨询、资金清算等的管理、规范和引导,并为后续的票据价格指数分析、信用评级、风险处置、衍生品创新、人才培养等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其建立必将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总体归纳为五个“有利于”。

  1、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票据的作用。一是更多的借助票据承兑环节为企业支付结算提供便利,有利于加快资金周转和商品流通,促进贸易的往来。二是企业间的背书转让和票据贴现为代表的交易方式能为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便捷的融资渠道和低成本资金,并且具有银行信用、操作流程简便、获取资金周期短等优势。三是票据业务体量与宏观经济发展关系密切,通过对2001年至今票据业务与GDP的实证分析发现,票据承兑余额、承兑量、贴现量与实体经济指标的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都在0.9左右,且葛兰杰因果检验显示他们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引起与被引起关系。四是利用票据丰富市场产品, 完善货币市场,通过金融机构之间的转贴现业务加快了短期资金的融通和调剂,以票据为载体的衍生产品加快连接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探索,通过央行的再贴现控制货币投放等。

  2、有利于推动票据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一是有助于形成全国性的统一票据市场,实现票据报价、交易、查询的平台全国统一,突破地域对交易的限制。二是有助于实现价格深度发现,将实现全国买卖交易信息的集中共享,让价格反映真实的资金需求,形成各交易品种的全国统一有效价格体系。三是有助于推进票据市场的规范运行。探索形成行业业务执行标准,有效规范市场经营行为,提升监管的落实和执行力度。四是有助于票据创新业务的稳定发展,借助票据交易所为创新业务提供平台支撑,从创新环境上保障业务发展并以此提振票据市场活力,并建立良性循环。五是有助于实现风险的科学管控,降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并借助全国统一的票据信息平台建立涵盖整个市场的信用评级、登记、查询、评价机制。五是有助于提升票据市场的研究预测水平,借助大数据分析研究票据市场的中长期走势,减少市场盲目性,建立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

  3、有助于加快票据市场的国际化建设。从美国、英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发达票据市场看,票据市场主要是建立在专业化运作基础上,其中的关键是市场上存在着以票据交易所为核心的做市商机构,如美国商业本票市场上的投资银行、英国票据市场的贴所、日本票券市场上的短融公司和台湾票券市场上的票券公司等,在其本国票据市场发展中发挥着做市商的重要作用。借鉴国外成熟的票据市场的经验,在现有票据专营机构的基础上,打造票据交易所,进一步推动票据做市商制度的建立发展,可以相对集中地办理票据业务,充分发挥专业化分工的优势,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效率,激活票据市场;在票据市场深度、广度和效率不断提升的基础上,强化票据交易所主体做市商机制,推动票据市场发展与国际接轨。

  4、有利于加大国家货币政策传导。一是有助于拓宽货币政策的选择面,由于目前央行的再贴现操作只能在一个较小范围内选择符合政策的票据,相对较为落后,如在票据交易所内实施再贴现操作,将使央行作为核心参与者便捷地在全市场筛选符合政策的票据,并且透明化的操作方式将更有效地引导社会资金流向,优化资源配置。二是有助于提升货币政策的可调控性,电子化操作方式使得隔夜的再贴现操作成为可能,可以显著提高货币政策灵活性,使得票据在货币政策传导、增强货币政策实施效果、促进信贷机构调整、引导扩大中小企业融资范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而实现了宏观经济调控、稳定货币供应的核心目的。

  5、有利于探索国家新兴政策的实践。一是票据交易所为探索利率市场化试点提供借鉴,由于票据贴现与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本身存在竞争性的替代关系,使得金融机构有条件通过客户细分来扩大贷款浮动范围、分级定价,从而引导贷款利率市场化的进展。二是结合票据的利率市场化并通过数据挖掘率先设立专门的票据业务指数体系,依托业务指数批量开发创新型票据业务产品,引导并推动中国货币市场指数的建立,为中国“利率走廊”建设提供参考依据。三是通过票据交易所可以大幅提升票据产品地位,并在适当时机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使用票据结算等,促进贸易便利和经济合作。

  二、票据交易所建立在上海的必要性

  (一)票据交易所有助于提升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

  1、有助于在顶层设计上达成共识。《“十二五”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规划》明确提出上海要形成比较发达的、多功能、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体系,并将“积极发展票据市场,探索符合市场需求的票据产品以及适合票据市场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把上海建成全国性的票据交易中心”作为主要任务和措施之一。上海“十三五”规划更是委托两家机构对票据市场进行专题研究,并着重强调票据交易所的可行性和路径研究,抓住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历史机遇,在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双重政策保障下,打造票据交易所可以快速、有效整合当前票据市场分散资源,解决长期以来一直制约票据市场发展的关键问题,实施更加科学、合理的票据市场顶层设计。

  2、票据作为货币市场的重要工具有利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打造。由于货币市场和宏观经济、百姓生活等息息相关,上海为打造国际一流的金融中心,势必要加强自身对以货币市场为主导的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而票据作为货币市场中重要的工具,加上其自身所具有的支付结算、投资理财、信贷补充、交易获利等多重属性,其是上海完善金融市场基础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的城商行和农商行专门在上海设立资金中心或者同业中心,借助票据这个载体实现向上海的靠拢,实现了更多资金向上海地区的流转,丰富和活跃资金市场,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票据业务在上海不断完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势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票据交易所有助提升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在全球老牌的金融中心中,一个最典型的特点就是金融产品的交易枢纽和资金中枢,进而影响着全球或者地区的金融发展。所以,票据交易所的建立,势必让上海资金枢纽的地位凸显、进而提高在国际金融中心中的地位。一是通过票据交易所的建立丰富上海交易中心的种类,从多个产品的角度提升上海的交易枢纽内涵。二是票据交易所与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相符,更容易让从业者接受并积极参与,形成良性的人、财、物循环。三是票据交易资金数目大、流转速度快的特点也更适合集中交易,充分发挥其资金和规模调剂属性,弥补货币市场公开直接操控平台较少的缺陷,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力。

  (二)票据交易所有助于完善上海的金融体系

  1、完善的金融体系应形成全量的金融市场。一是首先应形成以全量金融市场产品为核心要素的金融架构,票据作为金融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些年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已成为金融市场中发展最为迅速、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通过对图12001-2014票据业务运行走势图分析来看,票据已成为金融市场中发展最为迅速、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也必然是全量金融体系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jpg

  图1:2001-2014票据业务运行走势图

  2、完善的金融体系应包括全量的交易市场,即:货币市场中心、资本市场中心和衍生品交易市场。一是从货币市场角度来看,由于其与宏观经济、百姓生活和国家稳定等息息相关,上海在完善金融体系的过程中势必加强对以货币市场为主导的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而票据作为货币市场中重要的调节工具,加上其自身所具有的支付结算、投资理财、信贷调控、交易获利等多重属性,将对上海的货币市场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二是从资本和衍生品市场来看,票据的多属性、可持票机构的多样化和跨领域流通功能,使得以票据为载体的衍生产品成为连接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重要探索。一方面票据作为核心载体可以发挥货币市场低风险、期限短、流动性高等特点,另一方面金融工具的引入又可以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提高收益。

  3、全量的金融体系应包含各类集中性的交易场所或交易中心,上海具有强大的在岸金融市场和管理国际人民币的能力,通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黄金交易所、上海外汇交易中心、上海期货交易所、上海债券交易所等,并且也将筹建保险交易中心,所以可通过票据交易所的建立丰富上海集中性交易中心的种类,从多个产品的角度进一步完善上海的金融体系、提升交易枢纽内涵。

  (三)票据交易所有助于上海的科创中心建设

  1、票据交易所将有利于加快上海的科创中心实践。330日,国务院常委会上部署了加快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相关要求,提出了利用三年时间在上海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等政策,足以看出国家对上海利用科创中心实现经济转型、促进社会发展的关注度。此外,党中央也曾作出重要指示:“大力发展科技金融,推动设立科技专营金融机构或部门,鼓励金融机构与科技园区、科技企业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一方面说明科技的发展需要以金融作为应用点和落脚点,还原科创和技术为社会更好发展的本质,另一方面金融的发展也会为科技创新带来更多的渠道和机会。票据作为与互联网结合相对较为容易的产品(阿里巴巴作为全国最大的互联网平台就推出了多个票据理财类项目),也可以在众多金融产品中起到先行先试的作用,不仅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作用,还能真正的把互联网技术落实到对经济金融应用的实处,还原科创的目的是为了社会更好发展的本质。

  2、票据交易所是“互联网+票据”应用发展的大趋势。去年74日国务院下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和718日央行联合十部委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后,在政策层面上定位了以“互联网+”为核心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的方向,其中更是使用了“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来形容互联网与各个领域融合发展的大趋势。在当前已有的类似“互联网+票据”产品中,包含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主办的中国票据网,以金银猫、招财宝、票据宝等为代表的互联网票据理财平台,还有由票据经纪牵头的信息服务网站,但由于缺少更权威方的牵头组织、缺乏交易的撮合和筛选、缺乏区域和产品全覆盖、缺少风险管理和合规限制、缺少统一规范化门户等一系列问题,使得各个互联网应用各自为战、各为其利,虚假、山寨信息频出,票据交易所的建立将使得上海成为互联网票据应用最为核心的区域。

  3、科技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配套支持。在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的意见。由于科创企业大多具有初期规模小、淘汰率高,但爆发力强的特点,其往往多面临融资和资金融通方面的困难,而票据作为媒介在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方面有独特优势,票据交易所的建立也势必加强更多科创企业对票据支付、融资和信用功能的关注和使用,主要包括:一是由于票据承兑环节能为科创企业支付结算提供便利,满足企业间短期资金支付的需要,有利于加快资金周转和业务沟通。二是科创企业间的背书转让和票据贴现能为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提供便捷的融资渠道和低成本资金,且具有操作流程简便、获取资金周期短等优势,非常符合创业型科创企业的需要。

  (四)票据交易所有助于加快自贸区实践

  1、票据交易所有利于推进电子票据参与自贸区内跨境人民币支付的创新应用。票据交易所的建立与自贸区的发展优势互补,加上电子票据的安全性和流通便捷性,将使得自贸区银行有充分应用电子票据参与跨境结算的空间。一是《票据法》中规定商业汇票只要在境内进行收付即是合法的,境外机构开立在自贸区内的中资或外资银行的人民币账户均可使用商业汇票收付(不包括港澳台等境外人民币参加银行),可以满足跨境人民币支付的监管和法律要求。二是上海自贸区银行可与已在自贸区银行开立账户(FTI)的境内机构开展票据交易,也可与已在境内注册的境外机构在境内银行开立的人民币账户(NRA)或与已在自贸区注册的境外机构在境内开立的人民币账户(FTA)以及在自贸区银行开立的人民币账户(FTN)之间开展电子票据交易。三是自贸区银行可以为自贸区注册企业提供国际信用证(保函、保理)担保电子商业汇票的承兑和贴现业务,实现票据资金参与跨境人民币国际结算业务,还可以通过FTAFTN账户开展电子票据转贴现业务,实现境外银行以票据交易方式促进人民币资金回流境内。

  2、票据交易所为自贸区中的利率市场化试点提供借鉴。由于票据的价格受资金供求关系影响较大,其对市场需求的敏感性很强,目前已成为利率市场化程度最高的金融产品,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市场价格指数和形成机制,加上票据贴现与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本身存在竞争性的替代关系,使得金融机构有条件通过客户细分来扩大贷款浮动范围、分级定价,从而引导贷款利率市场化的进展,可对自贸区中的利率市场化探索提供诸多成熟经验和应用借鉴。

  3、票据作为支付结算工具有利于自贸区中的国际贸易达成。由于票据的产生最早出现在支付结算领域,用于促进贸易双方达成交易,并可以成为贸易链中重要的融资工具,所以,在上海持续通过自贸区加快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也会存在大量的支付结算和贸易融资需求。由于票据产品本身融合能力较强、流转方便、与国际结算中的信用证也有诸多类似之处,可以更加方便的为贸易双方提供结算渠道,通过在自贸区贸易摸索,可以更加方便的丰富票据属性、扩展其功能和使用范围,从金融服务的角度更好的促进上海的国际贸易发展。

  (五)票据交易所有助于带动上海和长三角票据乃至经济发展

  1、提升票据的融资功能服务实体能力。一是有助于帮助企业寻求更多的贴现融资渠道,利用公平公正的报价竞价机制实现价格的公开透明,有助于促进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利于扩大再生产。二是引导银行和相关产业链企业形成更紧密的票据业务合作关系,推动银行优化“1+N”供应链票据融资支持上下游企业加快资金周转和降低结算成本,便于企业建立更为紧密的合作伙伴。三是在经济三期叠加下行阶段,会催生更多的民营或自主小微企业,通过对小额票据的等同电子化交易帮助创业型企业寻找更多有用资金,加快其成长速度。

  2、促进商业信用的发展。在上海商业信用的完善是规范金融市场发展和创新的重要基础,也是金融体系健康与否的重要保障。一是加快商业承兑汇票的发展,由于企业信用评估机制的不完善和市场信息不透明,商业承兑汇票的发展一直受到瓶颈的困扰,通过票据交易所的运作和历史数据分析,可以推动对开票企业信用状况的研究、评估和评价,促进对企业征信体系的完善。二是加大票据交易所为国际贸易的服务能力,通过对接自贸区和上海进出口贸易的加快发展,选择并鼓励一些资信状况良好、产供销关系比较稳定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核心制造业企业信用担保为基础,加快商业承兑汇票和商业本票的推广应用。

  3、促进票据关联产业链发展。由于票据交易所是综合性和集中化的票据服务机构,不仅是票据的交易平台,还是集中的票据信用搜集、数据分析、风险评估、新产品营销平台,通过一系列的运作,不仅可以通过票据交易所赚取交易佣金,还可充分发挥其集中掌握核心的交易数据的优势,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等打造信息产品,挖掘数据价值,提供法律、信息、产品等多种场景咨询或案例分析服务,进而建立票据评级评估、票据风险处置、票据信息平台、票据产品研发、票据价格指数等一系列专业子公司,同时提升票据信用评估、担保、保理、鉴证、咨询等专业化票据金融服务的市场化程度和公开透明度,形成以票交所为核心的配套型产业链结构,不仅可以挖掘全新的利润增点,更为丰富金融要素、助推经济结构转型、甚至带动长三角地区总体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三、票据交易所建立在上海的可行性

  (一)丰富的金融资源优势

  1、上海票据市场体量发展全国领先。自上世纪80年代票据起源于上海人民银行后,上海一直保持全国票据发展领头羊的角色,不仅上海累计票据承兑量占GDP的比重逐年提升,且票据贴现余额全国占比一直位列第一,贴现余额在贷款余额中的占比也是全国最高。以2014年为例,2014年上海金融机构累计承兑商业汇票0.87万亿元,比2010年(0.51万亿)增长69.81%。同期上海GDP增长了38.59%;上海累计票据承兑量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29.93%逐级提高至2014年的37.03%,年均提高1.8个百分点;同期上海票据贴现余额0.32万亿,比2010年增长116.39%,年均增长29.1%,全国占比达到11.24%,位列第一,在上海贷款余额中占比6.67%,全国最高。

  2、上海的票据参与主体丰富。上海的货币交易中心地位和资金活跃度,让上海票据市场的参与聚累作用凸显,多家商业银行在沪成立总行或者分行级票据集约机构,截止2013年末,上海已聚集了5 家总行级、15 家分行级票据中心以及多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商行的票据经营机构,近几年来非常多的外地城商行、农商行和农信社等也纷纷在上海设立资金中心、金融市场部或者类办事处机构,就是利用上海优质的资金资源、便捷的信息渠道为自身的票据业务发展服务,使票据业务在专业化水平和人员素质上都得到显著提升,增强了上海票据市场对全国票据融资业务开展的影响力,上海作为全国最大的区域性票据市场中心的体系已初步形成。此外,政府还专门协同部分商业银行成立了“小额票据贴现中心”,民间票据市场也异常活跃,基金、券商、信托和资产管理公司等间接参与票据市场提供更多的产品对接和综合化服务的案例也层出不穷。

  3、上海的票据市场的软实力较强。一是上海率先在中国发行长三角票据价格指数,引领了货币市场的价值发现和需求本源。二是中国唯一的《票据研究》杂志诞生在上海,提升票据市场的研究分析水平,推动思想火花的碰撞,从理论研究领域推动票据创新发展。三是上海的票据业务产品创新和业务形式多样化,互联网票据理财、票据资管、远期利率互换等新产品不断涌现,信托、券商和基金公司等也纷纷与商业银行寻求合作,使得上海的票据市场业务需求多样化和升级态势明显,从而推动和产品创新、交易中心乃至经营管理体制创新。

  4、上海的金融政策向好。自贸区和“四个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和科创中心)的建设是上海未来发展的核心途径,并对全国其他区域有着积极的示范和影响作用。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经济增长换挡变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互联网影响深入、DTData Technology)时代提前到来等,上海更有理由充分发挥其自身向好的金融主导政策和发展机遇,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与金融产业的融合和升级,选取票据作为切入点和尝试点,能够确保创新发展更快更早的在实践领域得到验证。

  (二)自贸区的先行先试优势

  1、上海作为全国第一家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城市,以金融创新改革试验田的角色肩负在全国先行先试、应用推广的重任,其核心职能包括推进人民币跨境支付、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投融资汇兑便利、利率市场化试点等,票据最早产生在贸易的结算领域,自然在推进这些职能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电子票据更适用于人民币跨境支付结算,而票据交易所的成立又恰恰能反过来大幅推动票据的电子化进程。在全国大幅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背景下,上海作为龙头有着更好的政策优势和实践先行的义务。

  2、自贸区与票据交易所相互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应用。一方面自贸区的创新平台为票据产品创新提供了试验田,另一方面票据交易所对产品的主体管辖作用也为自贸区提供了产品创新试验的落地点。一是应用基于供应链金融的票据贸易融资组合业务,为自贸区企业衔接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的资金流和物流提供有效对接。二是自贸区可以创新发展多元化票据衍生产品,提升票据风险分担功能,鼓励创新发展远期票据贴现和转贴现、票据贴现期权和转贴现期权、票据转贴现利率互换和转贴现期限互换(掉期)等票据衍生交易业务,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应用票据业务有效配置信贷资金和管控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借助自贸区探索票据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创新路径,试点推出资产支持票据,有效盘活存量票据资产,进一步提升票据融资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

  (三)上海的信息化水平优势

  1、上海的电子票据发展较快。自2009年电子商业汇票业务(ECDS)正式上线运行以来,上海票据经营机构纷纷加强了电子票据的推广与应用,多家驻沪外资银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均已接入电子商业汇票系统,上海电子票据多样化经营机构主体初步显现。以2013年为例,上海累计签发电子商业汇票1348亿元,比2010年增长了6倍,年均增长率91.16%;全国占比8.27%,在直辖市中位居首位;电子票据签发量在全部票据签发量的占比为18.4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0.41%。同时,整个“十二五”期间上海人民银行累计办理电子商业汇票再贴现149亿元,在上海票据再贴现市场占比达到57.93%;比2010年增长10倍,年均增长率221.83%;全国占比39.48%,位列首位。

  2、上海的互联网票据产品应用广泛。一是中国第一个官方的互联网票据产品诞生在上海,是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及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在沪打造的“中国票据网”,不断优化其系统的报价和信息服务功能,全机构用户数和报价笔数、金额持续增长。截止2013年末,中国票据网(官网)用户数达到2381家,比2010年增长了6.5倍。2013年,设立于上海的中国票据网的报价笔数和金额分别达到了31219笔和20.81万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了89.82%85.55%,报价金额占全国成交金额的比重已达45.7%。二是以汇票栈、融资线等代表的民间互联网票据交易平台、以金银猫为代表的互联网票据理财平台等在上海发展迅速,并成为当前“互联网+票据”产品中的重要探索,吸引了相当的业界人士关注并参与。

  3、上海的科技资源优势。一是以张江、漕河泾、紫竹等为代表一系列高科技园区发展态势良好,不仅吸引了大量高科技企业入驻,囊括了大量高科技人才,还诞生了大量以科技更好服务金融的实践经验。二是上海拥有大量金融交易中心的主机房和研发基地,也拥有多家大型商业银行的数据中心和软件开发中心等,可实现金融IT的无缝衔接和灵活应用。三是上海的科创中心建设将为金融发展带来更好的服务,以互联网+、物联网、工业4.0为代表的新型技术已经实现了与传统金融的有机融合,大数据技术、DTData Technology)时代的到来让数据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让数据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为统一、集中和共享的金融交易中心或交易所模式提供最有效和最简便的解决方案。

  四、票据交易所建立在上海的相关相关政策建议

  (一)资金税收方面

  上海在201487日出台的《关于促进本市互联网金融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沪府发[2014]47号文中)曾明确指出“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可获市级财政支持”。考虑到票据交易所是“互联网+”产业在票据领域的重要应用,也是互联网金融在某一产品线上的重要尝试,一旦成型后将对整个互联网金融产业带来巨大的影响,所以建议能够在成立初期能够获得政府一定的财政支持和鼓励。此外,该文中还明确提出了互联网金融企业更容易获得高新企业和税收优惠政策,加上20161月份国家税务总局出台的十条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政策,国务院在330日召开的常委会中也提出针对上海鼓励创业创新的普惠税制等,足以看出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重视和支持。票据交易所从本质上来看属于利用新兴的互联网技术来重构金融场景的应用,符合政府对互联网金融和高新企业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的要求,建议能够在这两个方面予以最大程度的优惠和支持。

  (二)法律监管方面

  一是在法制层面推进票据法规制度建设完善。在我国现有法律体系框架内,从近期来看,积极协调国务院法制办,在一定时间形成一些针对特殊应用场景的指导意见和细则,比如融资性票据在一定范围内的法律许可、电子背书的法律效力、资产支持票据的法律要求等;从远期来看,应大胆引进其他法律部门的理论,通过完善票据法律制度创造有利于票据市场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推动《票据法》的修订完善,确立融资性票据、电子票据、票据衍生产品(票据资产证券化等)以及其他创新产品(如基于区块链构造的数字票据等)的法律地位,构建更有利于电子票据业务开展的电子商务法律制度。二是在监管层面建立贴近票据业务的市场特征的监管体系。构建票据市场监管协调机制,加强货币政策部门、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在业务监管方面开展协作,推进票据市场监管规则的修订完善,结合票据市场创新发展实际和未来趋势,消除不同部门法规制定实施中的抵触和矛盾现象,使票据市场在更为合理完善的监管法律框架下健康发展。三是建议根据承兑业务、贴现和转贴现业务的不同属性,建立相应监管规则:分别把承兑和贴现纳入社会信用规模和独立的票据融资规模予以监管,摆脱现有票据融资规模归属信贷规模的范畴、同时根据转贴现资金化运作的特点,转贴现(回购)作为金融机构资金业务进行监管制度设计,从而规范票据承兑、贴现和转贴现业务的不同监管政策要求。

  (三)人才建设方面

  一是积极推进票据金融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市场专业化水准。依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人才高地建设,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较强改革和创新意识,熟悉票据投融资运作的专业人才。统筹利用票据金融教育资源,构建涵盖高级金融管理人才、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一线员工队伍等方面的多层次票据金融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二是可在上海高校或金融类培训机构中先行先试票据专业类课程,同时借助票据交易所提供相应的实践平台,形成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专业教育体系,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机构设置票据研究部门,推动票据人才的梯队建设。三是针对上海的户籍和限购等一系列特殊政策,加上生活成本较高等,在引进票据专业人才时,在落户、居住证加分和住房资格等领域给予一定的照顾和倾斜,免除人才引进的后顾之忧,提升其归属感和使命感,更好的为建设票据交易所服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本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2016-04-07 13:42:05 来源:中国经济网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