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06 18:16:37 来源:
风水轮流转,告别十年“黄金”期,跌宕起伏的煤价让煤炭企业尝尽了个中辛酸。面对新一轮洗牌,煤炭行业未来路向何方?近日,在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下称“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与中国煤炭资源网共同主办的“2016年第六届国际炼焦煤资源与市场高峰论坛”上,专家学者及煤企代表齐聚世界炼焦煤最大生产基地——山西太原,为困顿中的煤炭行业拨开层层云雾,指点迷津。
去产能路线逐渐清晰
毫无疑问,去产能是煤炭行业当下的头等大事。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36.9亿吨,产量排名第一的省份——山西同比减少原煤生产 139万吨,下降0.14%,近10亿吨的产量仍占全国1/4。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伊始调研山西,传递了化解煤炭过剩产能的明确信号。2月5 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指出,从2016年开始,用3年至5年时间,再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 量重组5亿吨左右。山西也承诺在未来两年内削减煤炭产能1亿吨左右。然而,牵扯各方利益的去产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陈昌盛表示,新常态下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让资源得到重新配置。去产能应与国企改革相结合,重点探索如何让有发展潜力的企业实现市场化,防范债务风险,避免“雷声大、雨点小”的问题。
山西汾渭能源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常毅军分析去产能或将造成中国炼焦煤竞争力下降,成本提高,阶段性产量减少进口煤量短暂回升。2016年, 炼焦煤行业将在市场与政策双重干预的压力下前行。据汾渭能源成本数据库统计,国有企业原煤成本比民营企业平均高37元/吨,严格执行《意见》后成本增加了 11元/吨。预计炼焦煤全年平均价格将高于2015年第四季度均价局部时段上涨60元/吨。
尽管如此,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煤炭的能源主导地位不会改变,能改变的是煤炭行业自身。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煤炭建设协会副秘书长徐亮看 来,应从四个层面解决问题。一是政府推动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控新增产能,淘汰落后产能,退出过剩产能,解决人员安置问题,转移优势产能。二是区域优 化布局,东部大力淘汰落后产能,生产矿井推进精采细收;中部推动兼并重组,控制开发规模,提高开采效率;西部对已接续的开发项目,应根据市场、转化输送条 件,适度开发煤电一体化项目。三是煤炭行业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推动煤电联营和煤电一体化。四是企业加速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战略、煤炭科技和商业模 式。
煤炭电商为煤企解忧
随着煤炭行业进入买方时代,找客户、拓渠道、找资金、降成本成了关乎煤企生死的大事,有望整合煤炭供应链的煤炭电商由此迎来春天。近几年,雨后 春笋般涌现出来的国内煤炭电商多达80余家,功能也不断丰富,从最初单一的“红娘”角色,到今天在各个环节都拥有强大的资源和整合能力。
市场也在倒逼煤炭电商不断自我革新。曲剑午认为,煤炭电商平台要想充分发挥在流通环节的作用,就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链核心企业资源 为依托,实现全供应链的业务。通过提供交易、物流、金融、信息一体的全过程、全方位、立体化的电子商务服务,推动传统商品交易市场的转型升级,实现煤炭电 商与实体经济的共同繁荣。
企业“联姻”抱团取暖
早在2015年5月,煤炭行业已酝酿抱团取暖,启动了“三省两公司”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区及神华、中煤集团协作机制,旨在“控制煤炭供应总量,改善供求关系,遏制价格下行势头”。2015年11月,山西阳煤集团和潞安集团就同质煤种谋求合作,引发业内关于“两大煤炭集团合并”的猜想。今年2月,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厅长向二牛在该省煤炭工作会议上指出,山西将积极参与和推进“三 省两公司”协商机制,继续实施炼焦煤和无烟煤稳定运行协商机制,促进煤炭企业与用户开展深度合作,建立长期稳定战略合作关系。
显然,行业寒潮让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握手言和。有着多年煤炭从业经历的山西焦煤集团煤炭销售总公司总经理范文生对2016年国内炼焦煤市场持乐观谨慎态度。他坦言,当前形势下,煤炭及相关产业的企业不适合再单打独斗,变竞争为合作,联手抵御寒流才是明智选择。企业应该主动放下身段,与同行形成合作关系,通过资源和优势的互补,实现互利共赢。
同时,范文生呼吁,一是希望关注下游客户对煤炭货款的拖欠问题;二是希望金融行业客观分析煤企经营发展状况,在贷款利率、企业信用等方面给予公正待遇;三是希望加快降低煤企的税费负担、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项目审批的进度,帮助煤炭行业早日“脱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