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告新闻 > 行业新闻

蔡进:大宗商品现代流通将终结企业单体竞争

2014-08-06 来源:中国物流信息中心

 

日前,第二届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发展论坛在安徽合肥举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接受了《中国企业报》记者鲁扬、朱莹的采访。
电子商务已成为全球一体化生产和组织方式的重要工具,将带来传统产业和商品流通方式发生根本性、革命性的变化。发展大宗商品现代流通方式和平台经济,实施全球化供应链管理已成为我国企业参与全球化,提高国际竞争力必不可少的环节。
当前,我国多数工业企业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无序竞争、重复生产严重;市场机制作用未能有效发挥,落后产能退出渠道不畅,产能过剩矛盾不断加剧。传统产业的商品流通过程,通常会经过经销商、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等诸多环节。流通环节的层层加注,不仅在产品价格不断上扬的同时,带来了时间成本与物流成本的双增长,而且直接导致存货的流动性降低和社会综合库存的居高不下。
20世纪90年代以后,企业合作发展成为主流,一些企业围绕着核心企业形成复杂的网链结构关系,链条上的各个企业之间相互协调,通过整合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从而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前提下最大化整体利益。协调性战略带来了单个企业不可能产生的供应链效应,形成了供应链企业的竞争优势,链条中企业之间的配合也变得更加密切,大宗商品现代流通因企业经营的迫切需求而迅速发展。
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有着诸多的有利条件,两者之间的协作有着基于共同利益诉求的坚实基础。从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效能来说,链条中各成员合作的一致目标是使整个供应链系统的利润实现最大化,而不是追求个体利润最大化。在这一大前提下,将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作为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核心企业,增强企业采购行动的协调性和竞争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联动,将有助于满足社会精细化职能分工的迫切需求,为全产业链客户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集成,是实现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各方利益最大化与整体利益最大化的最优途径。
在我国传统商品流通业统购、统配、统销逐步走向市场化的进程当中,目前仍存在着市场集中度较低、经营方式落后、信息化水平低、流通渠道单一等诸多弊端,市场体系与商品流通仍处于无序的状态,制约了我国商贸流通业的进一步发展。电子商务采用信息化手段,为全产业链提供交易、物流、金融、信息等各类商务活动便捷服务,将生产企业、流通企业以及消费者带入了一个新型经济环境中。未来十年,发展大宗商品平台经济,发挥电子商务产业集群效应,促进我国传统产业与流通业的跨界融合与协同发展,将为我国经济节省巨大成本,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作出巨大贡献。
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以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为代表的我国大宗商品现代流通业正在走向规范化、专业化和规模化。作为新型的电子商务业态和采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商品流通的领军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代表着我国近9万多家现货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方向。在交易品种、资金结算、仓储物流与异地交割等诸多方面,期货市场无法满足、难以实现的实体经济需求,恰恰是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功能、作用及优势所在。未来,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与传统商品现货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作用与有机结合,将形成我国完整的现代商品市场流通体系。
国家应尽快明确将商务部作为我国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监管主体,建立部际协调机制,构建由商务部、地方省级人民政府、全国性行业协会和商品现货市场构成的“多层次”商品现货市场电子交易监管体系,加强对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监管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发展环境。同时,完善全国商品现货市场流通行业协会的运行机制,引导行业组织制定行业规范和服务要求,加强行业自律和信用评价,建立高管诚信档案,协助与配合各级监管机构,共同开展对交易场所的日常监督与合规性检查工作,推动行业自律与他律相结合。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