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公告新闻 > 专家视野

冯远:中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正在弯道超车

2016-05-30 19:59:12 来源:互联网

1990年,郑州商品交易所前身——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诞生。在其后的20多年里,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史如期货价格的跌宕起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屡经规整又日趋繁荣的道路。截至2015年底,中国商品期货成交量已经连续六年位居全球首位,2016年一季度,中国商品期货成交量又进一步攀上新高,仅421日当天螺纹钢期货主力合约的单日成交量就有2236万手,成交金额高达6056亿元,超过了该日沪深两市的总成交额。

 

十年生聚:商品电子市场初具规模

 

由于期货市场入市门槛与标准化太高,品种和交割量少,且交收期限长,不适合众多标准化程度不高的大宗商品的交易与交收需求,在众多大宗商品内生性的供销、物流、定价、交易、交收、融资、融物需求的催生下,1997年经当时国内贸易部批准,国家经贸委等八部委进行联合论证,推出了一种新型现货交易模式,对相应商品进行即期现货或中远期订货交易,用这种方式进行现货交易的市场就被称为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经历近二十年发展,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已形成我国商品市场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实体企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截止今年4月底,各类交易场所多达1080余家,其中600多家都以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业务为主。大宗商品电子交易的体量由此可见一斑。

 

电子交易:为大宗商贸插上腾飞之翅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发展迅猛,主要原因在于其博采众长,同时符合了“互联网+”的时代变革潮流,是网络经济深入生产各个流程的结果。从交易机制来看,大宗商品电子交易结合了证券连续成价的便利性,萃取了期货批量交收的规整性,融合了网售机动灵活的适应性;从资金安全来看,借鉴了期货市场的银行第三方资金监管,并逐步引入由地方政府主导的清结算中心,保障了客户交易资金的安全;从实物交收来看,弥补了期货交割无即期交割的不足,更符合实体企业的即时交收需求;从模式创新来看,大宗商品电子交易模式众多,像现货发售模式就是在充分吸取了股票交易优点基础上,创新出来的适合标准化程度高、升值空间大的商品先进交易模式,而“商品银行化”则着力于解决长期困扰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弥补了传统银行中商品质押融资的不足;从技术配套来看,融合了大数据、云计算、云存储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大大提高了大宗商品电子交易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加速了其从信息化建设迈向智能化发展的进程。

 

具体而言,在“互联网+”浪潮大量淘汰商贸中介的同时,这就要求各类商品的价格生成必须从传统的生产价+中介费+外部成本转变为供、需、投三方论证价格加外部成本。由于去中介化,价格更趋透明化、更具公允性。从这个角度出发,目前中国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因着中介产业既得利益较少,引进技术较易的基础条件,迅速积攒了通往新商业时代的变革能量。

 

以大家熟知的伦敦金银协会贸易场(LBMA)金、银、铂、钯、铑贵金属现货电子交易为例,全球各地LBMA会员通过吸收矿山、商家、投资者报单信息和资金、实物后,共同由五大金行在场内撮合成价,并于格林尼治时间每交易日10点和16点两次向全球市场报出美元计算的贵金属定盘价。各地商家则根据自身加工成本、经营策略、本币汇率以及价格管理情况等条件向消费者报出贵金属及其产品的销售价和收购价。如此模式运行百年经久不衰,便是国际大宗商品电子交易生命力的直观体现。

 

而在中国,随着一大批上市农产品、工业品、消费品、收藏品的大宗商品电子市场拔地而起,令到众多商品有了新的定价锚链的同时,也产生了崭新的上下游商圈业态。其特点是:行业集中度更高、产品规制性更强、价格透明度更突出,阻止了实体经济“竞底竞争”,也大大便利了采购商、消费者选择产品、享受服务,并切切实实地节省了各项成本。

 

黄金时代:服务实体经济促进产业转型

 

翻开2016年的中国经济版图,阵痛和新生从未如今天这般明显:一方面,以重化工业为代表的传统产业,在去产能、去杠杆中苦苦挣扎;而在另一方面,以互联网+”为首的新兴产业却在以雷霆万钧之势改变着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

君不见,打开手机、轻抚触屏,产品当日上门;敲击键盘、按下鼠标,亿兆资金“改名换姓”。随着越来越多商事主体或主动或被动拥抱“互联网+”,作为连接大宗商品和互联网桥梁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必将借助互联网+”的浪潮,在服务实体经济产业转型方面提供更多的帮助,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体量第二大,并在建设一带一路的中国,必将在大宗商品定价权争夺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有着产生价格、调配资源、融资融物中枢的大宗商品电子市场也必将迎来新的黄金时代,定将在大宗商品电子交易的弯道超车路上发掘更多更美的风景!

 

来源:互联网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