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商品资讯 > 能源

石油市场进入“新常态”? -- 本轮油价波动的主要原因及影响

2016-07-21 来源:微信

导语

2016年初油价跌破30美元,创出12年新低。这一轮发轫于2014年夏天的油价暴跌,其原因之复杂,影响之深远,无论是对世界的经济和能源系统来说,都将成为历史的转折点。

在此背景之下,第一财经研究院推出大型报告《石油市场进入新常态——本轮油价波动的主要原因及影响》,试图从供应、需求和技术等方面探究本轮油价波动的原因,并且分析其对世界政治经济产生的深刻影响。本文为该报告的执行摘要。

2014年夏天发轫的这一次油价暴跌,迄今已经超过两年,油价108美元一桶的高位在短时间内跌去超过60%,并最终在2016年初跌破30美元,创出12年新低。而市场对于油价走势的预期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足以看出这一次油价暴跌的原因之复杂,影响之深远。无论是对于世界的经济和能源系统,本次的剧变终将被证明是历史的转折点。

站在两年后的今天往回看,这次油价暴跌的特殊性也就显得愈发清楚。首先,与前两次油价暴跌不同,本次油价的暴跌并不是由经济危机引起的,虽然欧洲仍然深陷经济泥潭,但是中美的经济在2014年还是基本良好。其次,地缘政治危机无法挽救油价下跌。叙利亚内战和乌克兰危机等大型地缘冲突在这两年持续不断,甚至恶化,但丝毫不影响油价的一路下跌,而油价最终在中东两个最大产油国沙特伊朗断交甚至爆发冲突的大背景下触及12年的最低点。最后,技术突破在本轮油价暴跌中扮演了比以往要重要得多的角色。无论是以水平钻井和水力压裂为代表的开采技术突破所直接带来美国页岩油产量剧增,还是持续不断改善的燃油效率,替代燃料和电动车技术,其对于整个石油行业的影响,可能还没有完全被认识到。

造成本轮油价暴跌的因素虽然很多,从供需、经济、金融以及技术的角度都有很多的论述。但是本报告的分析指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持续过剩的供应,疲软的需求及增长预期,以及技术对短中期供给和中长期需求的影响。由于页岩油开采的爆发性增长,美国石油日产量短短几年间从2008年的500万桶上升至2015年的超过900万桶,增加80%。非欧佩克国家和非常规石油产量迅速增加,而且面对过去两年的低油价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韧性,进而逼迫欧佩克国家增产以保护市场份额。尽管2015年在低油价刺激下主要石油消费国的需求增幅也超过历史平均,但是由于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以及各国石油库存的高企也影响了对真实消费的判断,石油的消费预期仍然没有摆脱低迷。电动汽车销量的持续指数上升虽然目前还不足以改变交通领域石油需求的格局,但是随着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的签署,能源结构低碳化的未来成为世界大势所趋,各个国家都需要采取迫切的行动以实现减排承诺,无论是占世界能源需求份额第一的石油,还是占碳排放三分之一的交通行业,都会面临越来越多政策压力。

更重要的是,造成本轮油价下跌的供应过剩,需求疲软和技术进步这三个因素所发生的变化都不是短期性,而是具有长期影响的结构性变化。美国页岩油生产商代替沙特成为新的“机动生产商(Swing Producer)”,作为过去十年石油需求增量主要动力的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进入“新常态”,以及电动汽车在美欧和中国的快速增长,被视为当前的石油时代正在发生巨变的三大标志。因此很多对于油价未来较为悲观的预期也就不难理解了。本报告并不试图进行未来的油价预测,而只是从供应,需求和技术三大领域指出如何理解当前油价的暴跌,并从这三个基本领域正在发生的结构性变化趋势,更好的理解国际石油市场在未来可能会发生的变化。

而作为全球最重要的战略商品和世界贸易量最大的货物,石油价格的变化也会对全球的政治经济形势带来巨大的影响。油价变动从根本上说是产油国与石油消费国之间的财富再分配。对于很多在过去十多年来依靠高油价获得了经济高速增长和习惯了“挥金如土”的产油国来说,过去的两年非常难熬,但这可能才是未来苦日子的开始。低油价对于金融市场稳定,主权基金投资以及产油国财政债务的负面影响将会严重影响新兴经济体未来的经济增长。考虑到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其对于世界经济增长的巨大贡献,低油价的影响将从产油国逐渐外溢到新兴经济体和世界经济,给全球经济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这一轮油价暴跌对于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油价将对全球消费构成支撑从而推动经济增长。但由于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增加,需求低迷,低油价对于推动经济增长的具体影响还有待考察,但很可能低于以往预期,而且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受到的影响区别很大。

油价正在推低一些地区和国家的通胀水平,从而增加这些地区和国家的通缩风险,特别是对一些名义利率处于极低利率的地区和国家,继而推升实际利率,对总需求产生不利的影响。

一些国家对于价格的管制政策可能限制油价下跌对消费的刺激作用。而在一些财政收入主要依赖原油生产的国家,低油价带来的财政压力反而会推高这些国家的成品油价格从而对消费造成负面影响。

油价正对一些产油国的政治稳定构成重要影响。这些国家由“强权政府”掌控,通过石油收入提供的高福利和高补贴来换取民众支持。这些国家的政治局面正面临油价下跌的巨大冲击,并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地缘政治危机事件。

油价降低了一些原油出口国主权债务的安全性,另外由能源生产商发行的高收益债券正遭受重创,不过还未看到由此引发全球性危机的证据。

短期内低油价将会影响投资者对于能源行业的热情,并且降低可再生能源的竞争力,对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带来不利的影响。

油价不利于经济发展,失衡的财富分配不但是经济发展的负担,也会酝酿政治冲突。然而持续过低的油价同样也不利于世界的稳定发展。由于低油价造成石油投资的削减,进而影响未来数年或十年后的供应,也会为下一次的油价飙升埋下种子。这是石油行业过去几十年价格持续出现长周期波动的重要原因。尽管目前美国页岩油取代沙特成为机动生产商,其灵活快速的生产能力有助于熨平油价的周期性波动,但是美国页岩油的实际生产能力能否完全取代沙特仍然有待市场的检验。

尽管世界在短期内仍然离不开石油,其需求也仍然会保持相对缓慢的增长,但是结构性变化的信号已经出现。虽然在今年5油价反弹以后,诸多机构都表示石油市场开始进入期待已久的再平衡阶段。随着需求的持续增加,和高成本供应被削减,大部分人认为油价将会在未来18个月左右逐步恢复到60-80美元的区间。然而正如BP首席经济学家Spencer Dale(戴思攀)在最近指出的,影响未来世界能源市场的两大因素,一是经济疲软和能源结构调整导致需求增长放缓,二是非常规开采和可再生能源带来供给增加。这两大因素的趋势都指向石油市场中长期的供大于求。再考虑到目前包括中国在内主要经济体几乎已经全部饱和的石油储备,解除制裁的伊朗仍然期待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石油市场的未来在短期内也仍然充满了不确定性。无论对于保障石油供应安全还是应对气候变化,我们所面临的问题都已经和几年前100多美元一桶时大不相同。民族主义的兴起,英国“脱欧”和恐怖主义的扩散反应了这个新时代世界政治格局所面临的巨大不确定性,而人工智能,能源互联网和新材料则揭示了这个时代技术进步所蕴含的无限潜力。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地缘政治和工业革命的标志,石油行业也将要面临它的“新常态”挑战。

(来源:微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