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资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商品资讯 > 能源

地炼成原油进口主力

2016-05-03 来源:互联网

来自海关的最新消息显示,2016年一季度,青岛和济南海关共进口原油2734万吨,同比增长78%,超过华南地区,稳坐中国原油进口第一大区,占全国原油进口量的30%3月当月,两海关合计进口原油1024万吨,同比暴增90%

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指出,随着越来越多的地炼企业获得三权,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原油通过山东口岸进入国内。而原油的集中到货加速推进了港口配套设施的建设进度,而周边配套设施的完善也将带动地炼的高速发展,对整个山东省炼化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将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港口面临考验

据海关统计数据,2014年第一季度全国累计进口原油7472.32万吨,2015年同期8034.21万吨,而2016年第一季度为9109.696万吨,同比增长13.39%3月从青岛港卸载的进口原油量激增至986万吨,这些主要是地炼企业进口的,山东地炼已经成为2016年原油进口一支重要的主力军。

截至目前,已有13家企业获得合计5459万吨的原油进口配额,1家企业240万吨的配额已公示,5家企业正在申请合计2123万吨的额度,还有多家企业正在递交申请,9成企业位于山东。如若全部获批,地炼的原油进口配额可达到近8000万吨。

安迅思分析师孙燕松表示:石油化工联合会协同专家组在一季度末对已拿到配额的企业进行回访,部分企业之前承诺的淘汰落后产能和天然气的储峰罐进展较慢,因此目前申请配额企业的审查较此前更为严格。

中宇资讯分析师张津告诉导报记者,截至422日,驶往中国的超级油轮数量在16个月中达到83艘。超级油轮是指超过16万吨载重量,可以运输200万到300万桶原油的油轮。一般来说,一艘油轮从伊朗至青岛港需要俩个月的时间,如果2月出发,4月刚好到达,而20162月原油现货均价不足30美元/桶,至今原油现货均价为42.862美元/桶,地炼企业仅原油差价就可获得可观利润。一季度累计进口原油的9110万吨中,仅3月份就进口了3261万吨,创历史第二高,仅次于201512月,同比大增21.6%

导报记者手中的一份资料显示,为了应对即将而来的大量原油,山东各个港口在加紧配套设施建设。莱州港近期计划投建8条火车装车线,其中四条为原油装车线,计划年底即可投入运营,后期船货周转速率将大大提升,也为地炼提油开创新的运输渠道。此外,东营港在建10万吨级泊位以满足周边炼厂原油接货并降低地炼原料再次转运成本。烟台港新建10万吨级泊位一个,日照港第三个30万吨级泊位也将于2016年底峻工。

进口渠道多元化

海关数据显示,目前,俄罗斯超越沙特成为中国第一大原油进口来源地,同比增长了57.7%,达每天110万桶;沙特以每天94.1万桶排名第二,同比下降了1.7%;安哥拉以85.6万桶排名第三位;伊拉克和伊朗分别排名第四和第五位。除了东部中俄、西部中哈这两条跨国原油管道稳定供应中石油旗下炼厂外,地炼对俄油的青睐是推动俄油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而在地炼企业的眼里,俄罗斯ESPO(东西伯利亚-太平洋运输管道)原油属于中质、低硫、低酸、石蜡基原油,因其产量大、运距短、输油成本低、轻油收率高等特点广受亚洲炼厂的欢迎。其品质可以作为亚太地区各种中质和重质原油的替代品,未来甚至有可能成为亚太地区市场的基准原油。从物流方面考虑,ESPO原油也较为适合山东地炼企业。东营某炼企相关负责人冯强解释说,“ESPO原油主要从俄罗斯远东港口装货,距离山东运距相对较短。此外,俄罗斯远东港口码头级别均在10万吨级别,装货船型以阿芙拉船型为主,山东龙口、莱州、青岛三个港口均可靠泊,卸货较为便利。

更为重要的是,俄罗斯接受人民币作为购买石油付款方式后,预期未来会有更多的俄罗斯石油出口到中国。冯强说。

从大区来看,中国自里海和南美进口的原油增幅较大,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35%23%,至1330万吨和1126万吨。值得注意的是,3月,中国自南美进口原油543万吨,同比和环比分别大幅增长76%124%

此外,中国自中东、非洲、亚太进口原油4399万吨、1787万吨和330万吨,同比增长3%9%120%;自欧洲进口原油101万吨,而去年同期无该地的原油进口;自北美进口原油37万吨,同比下滑41%

(来源:互联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