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03 来源:
由21类商品组成的2018年12月期末库存指数为53.6%,较上月回升2.3个百分点,达到3月份以来新高。分品种来看,生产资料类商品中,有色、石油、矿产品等商品库存均有比较明显的回升,钢材、建材、机械设备库存量有所下降;生活资料类商品中,纺织品、食品、日用品、农副产品等商品库存较上月回升幅度较大,服装、家电、图书等商品库存量有所下降。
(中国仓储指数走势图%)
业务量增速放缓。12月份,业务量指数为51.6%,回落4.2个百分点,连续五个月保持扩张态势,反映出仓储业务需求仍保持增长,但增速较前期放缓。分品种来看,木材类生产资料商品较上月大幅度回升,食品、日用品、农副产品等生活资料类商品业务量较上月有所回升。
周转效率下降。12月份,平均库存周转次数指数为48.8%,较上月回落10.8个百分点至荣枯线以下,表明货物周转效率有所减慢。分品种来看,化工、机械设备、矿产品等生产资料类商品及食品、服装、日用品等生活资料类商品周转效率较上月有所下降。
库存水平提高。12月份,期末库存指数为53.6%,较上月回升2.3个百分点,表明企业库存水平继续提高。
收费价格走高。12月份,收费价格指数为53.0%,较上月回升1.8个百分点,达到三年多以来新高。
企业效益下滑。12月份,主营业务成本指数为53.8%,较上月回落2.3个百分点;业务利润指数为48.9%,较上月回落2.3个百分点至荣枯线以下,反映出企业经济效益未能延续前四个月的好转趋势,再次出现下滑。
企业员工数量仍在增加。12月份,企业员工指数为51.1%,较上月回落了1.4个百分点,但仍位于荣枯线以上,反映出仓储行业员工数量较上月继续增加,但增速放缓。
从后期走势来看,新订单指数为50.4%,较上月回落6.2个百分点,业务预期活动指数为57.9%,回落3.6个百分点,两项指数双双回落,表明随着天气转冷及春节假期的临近,市场进入传统消费淡季,仓储行业运行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
中国仓储指数调查说明
1.主要指标解释
中国仓储指数体系是一套立足于仓储企业,通过快捷的调查方式,以详实、动态的数据信息,反映仓储行业经营和国内市场主要商品供求状况与变化趋势的指标体系。
中国仓储指数由期末库存、新订单、平均库存周期次数和从业人员4个权重指数合成。
2.调查涵盖的范围
中国仓储指数体系调查包含了生产资料和消费品两大类。调查的地区将覆盖全国(除港澳台和新疆、西藏等)的主要省市和地区。调查的企业主要是为社会提供第三方仓储及配套服务的物流企业。主要是指综合性仓库和专业性仓库。不包括生产企业的自营仓库和用户的自用仓库。
3.计算方法
中国仓储指数由1个综合指数构成和11个单项指数。单个指数采用扩散指数方法。综合指数采用加权综合指数方法。
单项指数的计算公式:
即正向回答的百分数加上回答不变的百分数的一半。
DI=“增加”选项的百分比×1+“持平”选项的百分比×0.5
综合指数的计算公式: